教育,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
曾看到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篇文章,先生说:教育,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儿。年过半百的我深以为然! 佛教中,积德行善的内容是: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常怀感恩之心。我认为,教育的积德行善,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与人为善:善待并尊重每一位学生;
世间,最动人莫过于花朵悄然绽放。教师就是这样一种职业,春催桃李吐蕊,只待花儿绽放,他在丛中笑。尽管我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至少应该尊重和敬畏每一个生命。作为教育者,应该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更能靠近和温暖每一个孩子。
不再唠叨他们做题慢,看看孩子们满脸的认真与虔诚;不再抱怨他们悟性差,也许某些方面的感悟,他比我们懂的还要多;不再责怪他们不听话,只要我们肯蹲下身子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也不再用想当然的认定,来左右他们的言行举止。疫情期间,有不能按时上课的孩子,我们真正走近孩子的有多少,大凡不能守纪的,相信都有他们的理由,想办法走近孩子的心灵,相信那扇窗一定会打开。
也不妨,想想自己小时候,是否也在课堂上走过神、发过呆,或是说些年少轻狂的话?是否也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连带着不喜欢他教的学科课?是否也渴望老师含笑的眼神,鼓励你勇敢地举起手,尽管也会脸红心跳过?是否也希望老师多一些人性化的引导,少一些刻板化地说教?
给孩子一点时间吧,就像花儿含苞欲放的等待,静侯花开,何尝不是一份悠长的快乐;给孩子一点空间吧,就像给小鹿一片奔跑嬉戏的绿地,不要惊恐他们会受伤,谁不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会了奔跑;给孩子一份信任吧,就像狂风骤雨后必然的晴朗明媚,不要担心他们走弯路,谁的成功不需要厚积薄发?
很赞赏一种说法:教育,是中年人的事业。中年教师,一般都为人父母,感受到了生命的艰辛和不易。从事教育时,自然会融入养儿育女时的经验和情怀,用父母般的悲悯和怜爱,来理解学生、体谅学生。这种理解和体谅,会让师者更加宽怀,更加悯忍,更加慈爱。人到中年的教师,更能深刻感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由此更能善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成人之美:相信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放荡不羁的傲者,妙笔生花的才子李白,呼出的绝唱。他曾想通过仕途一展才华,报忠祖国,然而朝廷的黑暗将他逼上绝境,但他坚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最终放下官位,仗剑游历,饮酒作诗,不仅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还留下了“诗仙”的千古美誉让人传唱,仕途不顺又何妨?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尊重差异,成全个性,在尊重与成全中,引领、帮助和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也有无数实例可以证明:分数,并非评价的全部;高考,并非唯一的出路。君不见,多少曾在校园里被我们不待见的孩子走出学校,就凭着自己的高情商,好技能在社会大学里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又有多少曾被老师啧啧称赞的优等生在应试教育的“打磨”下成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离开了象牙塔就找不着北,处处碰壁时时受挫,放不下身段又毫无实践经验,反而过得灰头灰脸,狼狈不堪!此时此刻,我们苦苦追求的高分数硬文凭又能说明什么呢!
台湾著名医生游乾桂先生说过:教育,并不太难,只要把人放到对的位置就行了。如同禅宗所言“鱼在水中,鸟在青天”。可如今的教育偏偏要求鱼在青天,鸟在水中!当千军万马都在以同一种方式过中考和高考这个独木桥时,无异于楚王细腰,削足适履,使多少鲜活的个性被生生扼杀!
很多老师喜欢说:恨铁不成钢。仔细揣摩起来,这句话本身就不成立。我们的教育并非是要把铁变成钢,而是应该让铁更硬,让钢更强,让顽石充满灵性,让泥土充满芬芳。
品种不能换!如同雄鹰与母鸡不可互换。老师们总喜欢抱怨:高中段埋怨初中,初中段埋怨小学,小学段埋怨幼儿园,幼儿园埋怨遗传,难道是要更换品种?可实际上,每个人在这世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就一定都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所以,为人师者,我们要有成人之美的积德行善之心,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和挖掘自己的特长与优点,引领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 常怀感恩:给予学生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首先是对职业的热爱与感恩。唯有对自己职业由衷地热爱,才能在一届一届看似重复的教育中,体会到为人师者的崇高与骄傲;才能在年复一年看似枯燥的教学中,感受到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力量与壮阔;才能在看似平凡的三尺讲台上,一身正气,昂首而立,涤荡物质世界的阴霾与浮躁;才能坚守人类文明的传承重地,坦然面对金钱的诱惑而无动于衷;才能真正以社会的良知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使自己的人格趋向完美。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其次,是对学生的热爱与感恩。唯有对学生由衷的爱,你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激活他们的生命(同时也打开自己生命完善的路);才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呼唤他们的共鸣,去打动另外一颗心;才能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教案上的一个个符号;才能体会到他们的成长,感觉到他们的进步,为他们取得的成绩而欣喜,为他们经受的挫折而反省;才能本着一颗平等学习的心,与他们一同成长,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是在接受你的教育,而你又何尝不需要接受他们教育:他们的年轻朝气、他们的率性天真、他们的藐视权威、可能就是你不敢示人的怯弱面,或是你不幸丢失的美好天性!谁能否认,教学相长,才是师生间最美妙的境界!我们又如何不感恩学生呢!静心倾听花开的声音,又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教师,其实是在用一生备课,而用40分钟来上课的伟大事业。暂时的不如意,是给自己发出的反思信息,是研读教材不够,还是对学情没做课前调研?不要急躁,努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才是上策。N年后沉淀于学生心间的,也许并不是你讲过的知识点,而是你曾发自内心的一笑一颦,你曾给予的真爱和引导,你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性之美---那一份缘自你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期许与校正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