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有个学员看到好多同学,陆续退出了学习,问我如何做好班级建设?我给了他两个建议:一是自己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让他看到你做到后拿到了结果,让他看到做到就会有力量,让他看到持续不断的学习做到对自己的重要性。其次就是要坚定立场,维护范畴,绝不放水。只有高标准团队才有凝聚力,一旦放水就是一盘散沙。
对于做不到的同学可以请假,调整好再来,来了之后只有一个标准全部做到或者做不到就乐捐。但实际上往往请假退出的人几乎都不可能再来,因为舒适圈内很舒服。
接下来我说说舒适圈,这个话题有点大,似乎可以写一篇家书,今天先简单说说。我们常说舒适圈内求生存,舒适圈外求发展。或者说适圈内放不下灵魂,舒适圈外容不下肉身。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介于两者之间呢?那就是舒适圈的边缘。你不一定非要逼迫自己走出去,只需要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的试探,慢慢地将它扩大。找到自己短期和相对长期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节奏(方式),大部分时间在自己已有的领域里深耕,经常探出头去看看周围人的进度,我想这就是中庸的思想。既要看到自己有无限可能,也要看到个人的局限性。但大多数人是自我设限,在极小的舒适圈内生存,其实还有无限延展的空间。愿大家都能够在舒适圈外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