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业。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如何破解“作业之殇”,值得每个教师思考。
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12条——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和第15条——怎样检查练习本。摘录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作业”的经典论述如下:
1、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到位。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练习本代替黑板,全体学生都在练习本上演算。教师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教师在检查知识时用不着把学生都懂的知识高声地重复一遍,老师以巡查的方式取得关于学生知识情况的信息,随时可以进行个性化的点拨。同时,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完全独立地工作。这种检查法能训练学生压缩的、经济地表达思想,防止死记硬背,能训练学生在阅读和记诵的同时进行思考。
2、作业的布置,要有这样的意识,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既运用了知识,又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就是说,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把现有的知识“投入周转”,让知识成为创造的手段。
3、为什么学生的作业里有许多错误,写得文理不通呢?根源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协调,学习中,能力落后于知识,当能力“软弱无力”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
4、减轻批改练习本的工作,第一,在每一节课上,都分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把容易犯的错误加以识记与练习。第二、让学生对于完成家庭作业做好仔细、周密的准备,以预防错误。第三,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检测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如何使作业告别传统的“抄、背、做”,发现作业的无限可能。
作业是什么?作业不仅仅是作业,其实更应该是一种学习习惯、态度和心理品质的养成。作业让学习过程的思考可视化,对“作业”的投入应当比“完成”和“正确”更为重要。
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有:缺失作业信息,难以作业统筹;教师辛苦批阅,学生不看不改;做作业、批作业、改作业思路中断;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孤立无援;家长想关心学生作业,却无从下手。
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有:
目标意识缺失。
类型单一,以书面为主,机械重复性作业较多。
结构设计缺乏整体性、序列性,目标、难度、类型等地分布比例不合适。
作业的科学性比较低,描述相对模糊。
功能单一,主要是巩固课堂知识与技能。
作业时间长,负担来自教师、家长、校外培训机构及学生自己。
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作业。
批改以教师为主。
不断迭代作业的管理:
控制总量,家庭作业不超过两个小时
实施作业分层,学生自主选择层级作业
写完作业是批作业的最佳时机。全批全改是一种低效、机械、重复性劳动,是造成教师压力和负担过重的原因。
好作业长什么样?
1、同样是抄写,怎么体现思维?
分类抄写,有思维含量。比如,文言文词语解释,可分类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2、实践性作业设计,比如物理家庭小实验
3、综合性作业设计,比如化学组开展项目式学习,利用化学知识制作彩蛋为武汉加油。
好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