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流入人间的,只是知道你的到来让这个世间充满了奇妙的梦幻和春天的希望。因为你的到来,时光像是琴弦一点一点弹奏着生活中点滴的小情绪,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精神上诗情画意。也因为你的出现,让寒夜不再只有黑色,还有那令人沉醉的音乐声,歌声。
活中,音乐可以说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品,虽然它不能为我们带来物质上的财富,但是它却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丰溋我们的心灵。这个世界正是有了音乐,才让人的情感变得如此丰富细腻,也让黑夜也变得不再寒冷,寂寞。
中国古代有有名的音乐《十面埋伏》想必大家都听过吧,在电影里《十面埋伏》面也出现过这首音乐的片段,剧里章子怡曼妙的舞姿,挥洒的水袖一会儿像盛开的鲜花般令人眼花缭乱,意醉神迷,一会儿像天上的浮云般轻盈流畅,这样的舞姿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而且还沉醉在其中。其中那琵琶声音时而节奏零落,时而节奏紧密,慢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有“千里明白帐下灯”的安静感,快的时候把人带到了有马蹄声,呐喊声,撕杀声,刀枪不断战争场面,全曲给人的咸觉刚劲,强烈震憾人心。
《十面埋伏》的故事背景是汉高祖刘邦在垓下十里布下伏兵,形如天网,楚军死死守住垓下,势如鸟雀。汉军为了动摇和瓦解楚军的军心, 一天夜里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楚军听了,十分思念的家乡和家里的亲人,心情极度苦闷。项羽看到这种情况唱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知大势已去,随后“自刎乌江”。后世人们为纪念垓下之战,也为了怀念一个英雄的灵魂,《十面埋伏》也就应运而生了。
故事中刘邦运用音乐的力量,涣散了楚军的人心,使之不战而自败。可见音乐既能够打动人心,支撑起人们心中的信息,也可以涣散人心,使人心里失去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只一声,便唱尽了世间的苍桑,诉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一声声,一咽咽,如诉如泣,对世间的缠绵不尽的相思之情,从二胡里,从琴弦上丝丝缕缕的连绵不断的倾泻而出。深情的旋律时而低沉委婉,时而高亢激越,时而缠绵悱恻,时而平静,时而跳跃,像一个忧郁的诗人在低低的诉说着自己的哀愁,又像一个受尽委屈的女子在月夜里呜咽哀怨,不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哀痛,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向往。
想必你也猜到我说的是那首曲子了吧,曲子的作者阿炳,一个自小孤苦伶仃,生活图困窘,大半生居无定所,四处流浪,在街头买艺为生,饱受人间疾苦,在他创作出的这首长久不衰,流传至今的《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时候已经双目失明。这首曲子可以说是阿炳一生的缩影,把他大半生的流离失所,饱尝人间酸,甜,苦,乐的悲苦身世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从曲子里能听到作者的愤慨,也能听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望。
生活再清苦,因为有音乐的存在,也能让世间看到生命的美好,也能让人生的疾苦多了几份诗意!
记得第一次听萨克斯的声音,感觉这种声音给人的感觉永远没有悲伤,没有黑暗,像蓝天下的太阳一样灿烂而充满阳光。记得在好多宴会上有你的深沉平静的影子,在舞厅上有你深情款款,浪漫忧伤的样子,总之,有你的地方就有阳光,就有归家的浪漫和忧伤。
《回家》这首曲子忘了是什么时候吹响的,如梦如幻,搅动灵魂的旋律一遍一遍地吹奏着,撕喊着,一声一声地敲打着远方游子归家的心弦,一点一点撕裂着流浪人的心声,醉眼迷离,不知家归何处。
阳光铺满了院子,地上的小草安静的晒着阳光,篱笆上开满了小花,藤蔓爬满了整个院墙。此刻,烟囱正冐着炊烟,屋里传来锅,碗,瓢,盆的声音,热腾腾的饭应该马上就好了,山间的木柴烟香越来越淡了。
记忆越来越模糊,几乎什么都想不起来了。那如痴如醉,忧伤浪漫充满阳光的旋律像潮水,一遍一遍向自己涌来,似乎要把自己淹灭,要把自己埋葬这梦幻的阳光里。
情归何处,故乡又归何处,我不知道。记得多年前读到杨明在《我以为有爱》这本书里写下的一句话;其实,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
读后神情怅然,心里落寞,内心不知所措,我们都是异乡人,魂归何处,家又归何处,不知道,只有远处的萨克斯正在如诉如泣的吹着浪漫而忧伤的的回乡曲。
音乐是反映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此来释放内心抑制的情绪。音乐的是由各种乐器配合一起演奏的,它的节奏是根据人类情感表达来变化的,它的每一次的变化都是对人情绪的深切表达。
真的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没有音乐的生活将会什么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