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三毛的书《温柔的夜》,我很喜欢三毛,我的朋友都知道。她的身躯早已逝去,我在跟她灵魂的交流,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她的文字,她的经历她所见到的风景我都知道。我也看过也懂得。用现在的话说我可以佛系地生活。在深山里我可以很安静,安静看书,安静整理资料,安静吃饭睡觉过生活。这个是我内心的样子,因为不用想着待人接物,不用想着尔虞我诈,只要做自己就好,所以我很好很喜欢,在我决定看书之前我需要这样沉寂下来,像海绵一样柔软,像空气一样清淡。我很喜欢吃辣,也可以吃的很清淡。就像我可以适应吵闹的喧哗,红灯与酒绿,也可以适应这大山的孤独。我喜欢冰与火的生活,烧的很热烈,冷的像冰川。最不能适应的就是中庸,也最难学会中庸,也许我的言语可以做到,但是我的内心还不能做到。我很喜欢展露心情,追求知行合一的人很难中庸,我最好的一点是明知道做不到也在尽力去做。因此我更爱散步了,跑步了,这种一个人的孤独与喜悦我不想和任何人分享,这种内心的真实我也不喜欢让人看到,只大山就够了,还有月亮,还有星辰。我喜欢黄昏,清晨我无法早起,早起我的精神也不太好,晚上我可以接近黄昏,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的束缚,在慢慢离开了电子产品只有大自然的时候我最欢喜最冷静。
三毛很喜欢拾荒,每一次拾荒的心情都会是新的,未知的。我喜欢离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每次离开我都会完成一次转变,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坏的。我很喜欢自己的蜕变和进步,更喜欢新环境的重生。所以我对这里都是稀奇都是美好,即使又不美好,我也可以忽略不计。我完全沉醉自我甚至接近自我。
我的朋友说,换做她,会想家想朋友想很多人,会觉得孤独无助会郁郁寡欢。
我的朋友说,在离家远的地方,我该好好心疼我自己。
但是我懂我自己,我就是和三毛一样的拾荒人,我在拾一段经历,这种我正在经历,十分美妙。
我的生活中除了运动,要看书之外,因为多了一个人,我会有负罪感和责任感,我觉得这次远行就是惩罚了很多在乎我的人,所以我会有负罪感,我甚至不敢说什么,我无法把我的静谧和他们的忧伤对比,但是这两种东西确实没有可比性。如果我来到这里过的像他们说的会很糟糕很忧伤的话,他们一定更苦闷。那么我活得好是不可以否定的,而是可以祝福的事情。
我很想去一个地方,我去过很多地方,我一直以为我很喜欢苏州,但是来到这里我才发现那些亭台楼阁的园林建筑并没有太吸引我,我更喜欢返璞归真。
我想起了一个学生时代的中午,我在家里的院子里,在冬天的院子里,在阳光的院子里,我拿着《老人与海》,看着白纸黑字,那时候觉得孤独才看书,这时候觉得孤独是乐趣,所以我很欢喜看书。
以前我觉得孤独,大概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我不孤独。我可以做很多事情,每天即使睁着眼睛过一天我也不觉得孤独。
我可以安静地观察很多事情,观察着每个事情发生,每个人的戏剧,这里每天都在演戏,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看到演出。只有山最真实,从未改变!
其实我的生活也有不愉快,我也会不愉快,但是我不想把一些东西再放进来,因为工作因为交际,写的时候已经很宝贵了,很宝贵的东西我不愿意拿出来被不好的东西占用,这样也好,文字拎不清,行为更拎不清了。
中午又过来了,晚上又快来了。
我的25发生了好多事,但是我更喜欢记录了,真奇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