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学解读项羽:我可能会忘记虞姬,但绝不会忘记那个老农民

心理学解读项羽:我可能会忘记虞姬,但绝不会忘记那个老农民

作者: 历史小说家 | 来源:发表于2020-06-19 22:52 被阅读0次

    项羽其人,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千古流传。时至今日,我们仍对他的英雄主义心怀敬仰。太史公更是对他敬仰备至。项羽没有当皇帝,司马迁却以“本纪”传之,可见项羽多有魅力。

    不肯过江东,是项羽辉煌的一生中最富英雄气质的时刻,也是其被千载称道的原因。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项羽的落幕时刻。

    刘邦、韩信、彭越等人的联合夹攻,让曾经破釜沉舟百战百胜的项羽逐渐落入下风。终于,在垓下这个地方,项羽陷入了汉军重围之中,弹尽粮绝。听着营外的四面楚歌之声,已经濒临绝境的项羽决定突围。

    突围之前,项羽和爱姬虞姬共唱了一首催人泪下的绝命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适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曲唱罢,众将肝肠寸断,史书说“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开始突围。一番冲突之后,项羽所带八百骑兵只余二十八骑。不过,项羽虽败,虎威犹在,在这场落幕之战中,项羽大发神威,先斩汉军一将,把汉将赤泉侯吓退数里;又斩汉军一都尉,杀死汉兵上百人,楚军所亡者,才两人而已。

    终于,项羽还是来到了命定之地乌江。乌江船夫劝其过江,以图东山再起。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登船。项羽又返回战阵,再杀汉军上百人,最后自刎而死。一代人杰就此落幕。

    关于项羽为何不想过江东一事,后世一直颇有争论,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还有人(比如王安石)说项羽若是能回到江东,卷土重来,天下归谁尚未可知。今天,我们不讨论项羽复仇的可能性,只从心理学角度解读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1957年,心理学家A·卢琴斯根据实验首次提出。实验证明,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

    我们们来回想一下,在乌江自刎前,项羽到底遭遇过了什么?很多人会说是四面楚歌。这个没错,但是如果看史书不细的话,可能就会忽略掉一些很重要的细节。

    现在看一下《史记·项羽本纪》的原文:“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翻译一下就是:项羽到了阴陵,迷路了,向一个老农民问路,这个老农民骗他说往左走。项羽往左走,然后陷入了沼泽里。因为这个原因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再回到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人了。

    通过这个细节,我认为,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东,是受到了“近因效应”的影响。

    现在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在乌江自刎前,项羽受到的最近的一个刺激是什么?就是这次被骗事件。这次被骗给项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项羽开始对陌生人产生警惕心了,乌江船夫也是素不相识,在近因效应的影响下,项羽在在心中已经把船夫归类为和那个农夫一样的骗子了。那个看起来朴实的老农民会骗他,这个看似忠心的船夫也未尝不会。这次被骗经历,也极大地消耗了项羽本来就所剩无几的意志力,让他对人的判断力大大降低。潜意识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项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有的人可能会置疑,说被骗一次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是,有时候,这种心理效应的能量大的超乎想象,尤其是项羽在兵败逃命的时候,精神高度紧张,更容易就会受到外界影响。成语“风声鹤唳”,表明了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连风声鸟叫都会误以为是追兵的声音。项羽虽骁勇无敌,在那种一败涂地的处境下,也不免会受到环境影响。

    项羽可能从来没想到过,自己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受到了一个老农民的干扰,做出了一个可能重大影响历史进程的决策。那个老农民骗他究竟是自发行为还是因为他是汉军间谍,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了。我想,如果把这件事告诉项羽,项羽可能连虞姬都会忘,但一定不会忘记这个欺骗了自己的老农民吧。

    所以有时候我会想,假如在乌江之前,项羽碰到的不是骗子,而是一个尽心尽力帮助他逃跑的好人,是否会给项羽带来东山再起的勇气和力量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解读项羽:我可能会忘记虞姬,但绝不会忘记那个老农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hi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