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这是《孟子》中梁惠王章句(上)中的一篇里的部分摘录。
说起来这本书的来源还是之前大学实习结束时,实习的班上学生送我的。当时确实没想到会送我这样一份告别礼物,可惜当时拿到后囿于对文言文的晦涩难懂,随便翻了翻就收起让其落灰了。重新翻出来还是这几天下载回了简书,想写些东西,那便要输入些东西。
再次翻开时,依旧是第一遍也最浅显的字面释义都阻碍着我继续求知的念头。第二遍结合下面的释义,但对文章的理解止步于半知半解的字面释义。第三遍结合译文把文章的大意了解,但因为译文也只是逐句翻译,略生硬,导致我看着译文仍然对其中一些句子想要表达的含义感到困惑。于是把原文译文又反反复复读了几遍,好似也慢慢触到了一些。果然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文说的是,孟子进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远来是有什么高见能使他的国家获利。孟子却说不必执着获利,只要讲究仁义便行了。为什么呢?一个国家的王,会问怎么使自己的国家获利,大夫们会问怎么使自己的家获利,士和庶人会问怎么使自己获利。一个国家从上到下,每个人都想着怎么获利,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能弑杀兵车万盛之国的君主,必定是拥有兵车千盛的士大夫之族;能弑杀兵车千盛之国的君主的,必定是拥有兵车百盛的士大夫之族。其实从上看来,在拥有兵车万盛的国家里,能拥有兵车千盛,在拥有兵车千盛的国家,能拥有兵车百盛,已经很多了。可如果重视利益轻视仁义,不把全部的抢夺过来是不会满足的。
重视仁德的人不会抛弃他的亲族,重视义理的人不会不照顾他的君主。那么作为一国之王也只需要讲仁义而非利益。
确实人之贪念,无穷无尽,如果把利益放在一切之首,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这其中的道理古今宜用,放在很多地方都适用。
不禁想到了自己工作这几年。一所建立不久私立学校,由董事长出资请了一批有着教育情怀理念的公立学校教师牵头。他们有着自己的教育追求,对教学高要求,对教育高追求,但教师们却对此毫无怨言,心向一处都立志让这个刚建的学校能弄出个名声。为什么会这样呢?以我自身来说,人确实会有惰性,高要求会带来不小压力,要持续不断给自己充电。这样确实会有点累,但更多感受到的是幸福感,这群领导们替老师着想,像朋友一样亲切相处,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更重要的是确实让教师们看到了对教育的追求,对于大多数刚步入教育行业对教育充满着热忱和情怀的年轻教师们感觉找到了能大展身手的平台。
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上头讲究利,头几年仍在亏损,不能接受前期打口碑后慢慢回转的发展计划。于是把最开始的那批曾经为此日夜奔波为这学校呕心沥血的元老们一个个撤下来,不讲过往情面,最终冷了人心。最开始一批的大部分老师们最终一个个都离开了最开始觉得来对了的地方
而现在的领导们,只谋其利只为短期快速获利,不顾教师们的建议抗议,只会制定各种奇葩规则压制约束教师。既不把教师放眼里,放言铁打的将军流水的兵,干不惯就辞职,又不把学生的发展放重心。这样一所学校能走的多远呢,这样一所学校教师能多关心这学校发展呢,只会更多关心自身的发展去留。虽不有“弑杀”,但不久矣。
在上者重利轻仁义,丢了人心多遭反噬;在下者重利轻仁义,终因一时贪念失了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