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问题:打工人应该有副业吗?
做个选择题,如果让你选择,以下两种收入模式,你会选择哪一种,1是主业收入10000元,2是主业收入5000元+副业收入3000元。
在数值上,肯定是第一种模式赚得多,但是从抗风险和发展视角来说,第二种模式是更好的。
这个问题大家普遍的理解就是,打工人正经工作,就是有一份班上,然后副业就是弄点自己的事儿赚点小钱,这就是通常的理解。
实际上,去一家公司上班打工,才应该是你的副业。
上班是顺风顺水的A计划,但是谁又能保证,生活中不发生些意外呢,尤其三年疫情之后,相信大家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这份副业,是为了让你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进而心态相对稳定,是为了给自己应有的主业,尝试、摸索、实践、迭代的资本。
一份工作,应该是低保一样的存在,是为了给自己真正的事业争取资本。
并且你可以在一份工作中通过贱卖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换来你发展自己的事业需要的技能。
实际上,给别人打工、去一家公司上班这事,才应该是一个人的副业。
想要活得好,很显然要发展自己的事业,不被任何人卡脖子,才能获得好获得自由。
一个人,不可能从一份可以随时被拿走的东西里得到真正的安全感。这话不管是针对职业发展,还是针对一份感情,都适用。
主业,是应该去全力发展的。而副业,不必太在意。这些感念本没错,错的是大家把什么是主业,什么是副业给搞反了,所以人和人的境遇,才有了千差万别的结果。
都是拼死拼活努力,你到底是在为自己拼搏,还是在为你老板活得更好,为了随时可以贬值的货币,以及廉价的夸奖拼搏?
当你努力往上爬的时候,要有意识的看看,你在爬的梯子,到底是靠在哪的,你靠的这个墙到底牢固不牢固。如果这墙都塌了,那你的努力还有多少意义?
工作,其实性质上和不保本的理财一毛一样。不保本的理财大家都明白,是有巨大风险的,这完全就是一个不对称概率劣势的事情,即:收益有限,可一旦赔了损失很大。
给你按月发工资,就像是理财分红,这会把有巨大风险的事情,包装的看起来还不错,毕竟总有钱拿。尤其是一份薪水优厚的工作,容易让人沉醉于虚假的安全感。
但这种包装的不错的东西,一旦损失,影响却是巨大的。
不保本的理财,一旦亏损,底裤都亏没了。没有保障的工作,可能一夜之间你唯一的收入就停止了。
当失去工作机会的噩耗来临,安全感被粉碎,就必须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投资大师芒格说过:“我的生活,不止在一条赛道上”,它和“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别让生活只有一条道路可走,因为走着走着它就会成为绝路,“条条道路通罗马,任意一条道路发生障碍,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才是优秀的财务结构。
当然,也可能就没有你的位置了。说到这,我猜肯定有朋友说,工作的尽头是考公,是编制。
这事儿今天刚好跟找我学习的朋友说过看法:首先,我不会一上来就说,考公是不好的,编制是不好的。
如果你确实没啥大志向,就想过平凡小日子,而且接受一辈子待在基层,这样就能过的挺幸福,那么你可以考公,你适合考公,完全没问题。
这就跟学区房似的,今天你的房子是学区房,明天告诉你政策变了,就问你行不行?
一个人的出路,尤其是普通人,非常明确:你要变成某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你要拥有一个直接能面对市场的本事,你不能轻易被一个系统卡住脖子,你应该积累的技能,不能因为你年龄变大,身体变差而贬值。
自己的事业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置的地方。
工作可以看作低保,可以看做是副业,可以看做是技能培训班,但是对努力拔高的人来说,它不长久。
当然,话不说死,那些可以实现自己梦想,比如造航天飞机,大家一起合作把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成的那种工作,没有问题。
但大多数时候,上班才应该是你的副业。
再次:主业,是应该要全力发展的。副业,不必太在意。这些感念本没错,错的是大家把什么是主业,什么是副业给搞反了,所以人和人的境遇,才有了千差万别的结果。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一个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不要怕晚,也不要怕困难,现在就思考自己的特长,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主业,有一天,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如果你想清楚了,想在上班之余,低保稳定的情况下,长久发展,思涵读书荟 欢迎你,读书变 现还是非常值得一做的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