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近东阮营

走近东阮营

作者: 湍河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5:58 被阅读21次

    走近东阮营

    文|江燕

    知道东阮营,是因为晚秋黄梨。那是中秋节前,我爱人的老家刘集的亲戚送来一箱梨,说是东阮营村种植的。我用小刀轻轻地去削,梨的清香就扑鼻而来,再尝了一小口,就入心入肺了。

    一个仲秋的下午,我们一行三人,因着移民写作,要来到这个远离县城,颇有世外桃源风味的小村庄时,路上我有些迫不及待……

    1

    车刚行至村口,村主任胡大海同志,远远地跟我们招手相迎了,我们曾在刘集镇政府碰过面,算是一面之缘。

    车停之路边,我们步行,边走边聊,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洋楼,水泥浇筑的步行道,沿途枝叶繁茂的香樟树,还有村部附近的休闲公园,石头砌的圆桌和小方凳,几位老人在活动筋骨,几个小孩儿在追逐打闹……

    村部是一栋极简单,极干净的小楼,会议室,阅览室,棋牌室……室内张贴有支部成员名单,及一些我说不上名目的章程。

    喝着茶,我们简单地了解了村里的一些情况,这个目前143户,625人的小村,在镇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发展的有声有色:除了基本的农作物外,种植业,养殖业,也都很有特色,特别是它的晚秋黄梨,莲藕种植,牛养殖,声名远播。

    2

    说到晚秋黄梨,不得不提到阮文牙大哥。村部出来,我们就先去了阮文牙大哥的梨园。

    阮大哥的梨园,在村子后面临着村村通的水泥路,大约20亩呢。我们到时,阮大哥正在果园里忙碌,采摘成熟的梨。梨树上满是果,套着黄色的纸袋,是环保袋,保护梨不受虫鸟的伤害。

    阮大哥谈起他种植黄梨的深深浅浅,这个看起来腼腆的汉子有些激动。

    是2010年,移民新村刚成立的那年冬天,政府的春风就吹到了东阮营。彼时,市农业局旗下的穰原黄梨种植合作社,在市政府的授意和支持下,向各个来邓的移民新村发出了合作邀请,鼓励大家不囿于原有的农耕模式,尝试种植晚秋黄梨,以图更快地更好地发展经济。

    当时农业合作社的贾新林同志,也是早期的淅川老移民,对于移民的生计问题很是上心,甚至亲自和农户商谈种植的有关事宜,大家都知道他。阮大哥是心里一盘算,晚秋黄梨生生长周期较短,一般是当年就能挂果,就是不让它果实长成,叫树苗多长长,到第二年就会有收获了,一年收成一季,而前期合作社又帮着销售黄梨,还算有保障的。于是,他就村里第一个和供销社签订了种植销售合同。这就是阮大哥和晚秋黄梨不解之缘的开始。

    阮大哥和妻子从坐苗,除草,施肥,打掐,养花,挂果,养护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丝毫不敢懈怠。

    辛勤的劳动,阮大哥一家人种植黄梨的第二年就小有收获。二十亩梨园,收获三万多斤黄梨,市批发价是一元五角,除去前期投入的人工物力,净收入是四万五千元。自然比起单纯种植粮食作物来说,还是很可喜的。有了阮大哥这个榜样,同村的刘富良同志,黄增军同志立马也跟着他学习种植晚秋黄梨,阮大哥也一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之后的14年秋天,刘集东阮营村就有了三个晚秋黄梨的种植大户,年产值达到十几万斤,阮大哥他们不再只靠合作社的帮扶,已经有诸多慕名而来的商家和他们签订下合同,不只是我们邓州,南阳,郑州的某些大超市有需要,甚至于远销到四川的重庆。

    3

    打通杜大红大哥的电话的时候,是个黄昏,杜大哥说他正在给藕池里的龙虾喂食。

    那次去村里他正好外出没有见着他,只得电话采访了。

    杜大哥很健谈,说是2015年就经朋友引荐从湖北洪湖那里引进了藕种,政府又给与优惠的政策,帮助和扶持,种植还算顺利,辛苦自不必说,莲藕就是个水源和施肥的问题,村委为此还专门给与支持,提供水源便利的地块儿。

    80多亩的荷塘,年产4000斤左右的藕,基本上都是销往市内的大型超市。收入不错。

    4

    见到黄增军大哥,是在医院里,他说有些小毛病,过来养养身体,家里的牛也不用他太操啥心,走上了正规,何况他有个好媳妇。

    他乐呵呵地跟我说话,根本不像个有病的人。他说他养牛有三年多了,和牛有了感情,180头牛,今年。脏啊,累啊,都不算个啥,都习惯了,关键是开心啊。比起只是种植庄稼,他的收入得保密,我说好吧!

    黄大哥在村里是富裕户,我想。他说他很感谢市政府对移民的好政策,他才能有今天。

    5

    走近东阮营——梨缘情深,莲藕生香,老牛福民……

    这个小小的村庄竟是故事深藏,我不由得感动了……

    党的富民政策犹如春风浩荡,移民新村红红火火,愿未来更加美好。祝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东阮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py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