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物极必反

《道德经》物极必反

作者: 言雄南 | 来源:发表于2023-02-13 06:36 被阅读0次

    物极必反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要收拢的,必先使它扩张。“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要削弱的,必先使它强大。“先欲废之,必固兴之。”将要废除的,必先使它兴旺。“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夺取的,必先给予。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张开往往是闭合的一种征兆或者说先期动作。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对立转化的状态中,当事物发展到某一个极限,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譬如月圆的时候,便意味着月亏,月亮圆满便是月亮亏缺的征兆。人们常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也是这个道理,冬天就是春天的征兆。老子这句话,也被后世引申扩展为计策权谋之道。

    世事常常处在因果循环之中,如同自然之道。强大之时,正是走向衰亡的开始。人生也是如此,需要时时注意。忘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必然会蒙蔽灵魂,走向失败。

    前面讲“合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予”这四组矛盾的对立统一,通过对事物发展的具体分析,阐述了“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从微弱、渺小的地方,能看出大道理,就是从微而明。

    在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老子宁愿居于柔弱的一方,因为“柔弱胜刚强”。按照这个道理为人处世,往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老子的精神所在。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水尽管柔弱,持之以恒却可以穿透石块,这就是柔弱胜刚强。老子主张的柔弱,是要谦退礼让,在卑微之处应对世界。

    通过对自然万物以及人情世故的深入观察,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子断然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内敛的事物往往富有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空间也大。相反,表面刚强的事物,因为过于显扬外露,往往失去发展的前景,因而不能持久。

    “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鱼在水里力量大,生命力强,一旦离开水就完了。“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所以,要懂得自处之道。国家生存命脉之所在不能轻易示人。做事要小心谨慎,懂得前因后果。因为在平常不注意的地方,往往会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国之利器”指严刑峻法。王弼说:“示人者,任刑也。”统治者用严刑峻法来惩罚人民,就是用利器示人,是“刚强”的表现。老子认为这种逞强是不会长久的,因此他说“柔弱胜刚强”,主张统治者采用“无为”的政策,以柔和宁静来治理天下。

    本章由自然事物阐发统治谋略,重点讲述治国之道,说明了事物的两重性和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以此告诫人们特别是统治者要有所警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走到某个极限,此时,它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物极必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sj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