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践行·知行合一
今天开始读《底层逻辑》第二章内容
今日章节重点:
1.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的关系。
2.为什么“为什么+观点”就是一只“注射器”。
3.了解[假设-验证-结论-调整]方法
4.理解系统的五种模块: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
5.了解流程
今日践行主题(选做)
1.反驳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为什么+观点”
2.[假设-验证-结论-调整]解决一个问题
疏雨圆荷—阅读记录
1.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事实、观点、立场、信仰※ 事实,是独立与人的判断的客观存在。
※ 观点,是人对一个事实的看法。
※ 立场,就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 信仰,是一套全完自洽的逻辑体系。信仰比立场更厉害。
※ 注射式洗脑
“为什么+观点” 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见图)。狡猾的人用这个句式来注射他人,为他人洗脑,而愚蠢的人用这个句式来注射自己,为自己洗脑。
注射式洗脑※ 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观众。辩论的目的,不是改变观众的观点,而是改变观众的态度。
※ 辩论的关键:通过不断地重新定义一个概念的方式,表达自己,影响观众。
※ 辩论的核心竞争力:基于逻辑的急智。
※ 假设- 验证- 结论- 调整。遇到问题时,先进行大胆的假设,然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接着得出验证的结论,最后对方案进行调整。
假设、验证、调整、结论※ 系统= 要素 × 连接关系。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楚系统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
系统的构成※ 增强回路:两条增强或者减弱的因果链,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回路。它有很多名字:马太效应、赢家通吃、复利效应、指数型增长。
※ 调节回路:因增强果,果却减弱因。这就是调节回路。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是孪生兄弟,有增强回路存在的地方必有调节回路。他们性格迥然不同,却共同构建了最美妙的世界万物。
※ 滞后效应:因果不是瞬间连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间闭合的,它们之间都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
分析问题的时候,记住这五个关键步骤:
1. 找到核心存量
2. 找到关键的因果链
3. 找到增强回路
4. 找到调节回路
5. 考虑滞后效应
※ 流程、制度、系统
流程就是基于时间线做完一件事情的整个过程。
制度就是做一件事的行为准则。
系统,就是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
什么叫全局之眼?就是懂得从系统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站在未来看今天,站在高空俯视全局。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台词:“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普通的人改变结果(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因缘关系)。
2.描述经验(写自己的相关经验)
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这个能力并不容易,需要长期地运用分析问题五步骤,也需要强大的分析力哦。那这种分析力怎样得来?需要不停地启动核心存量、关键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滞后效应等五个关键步骤分析问题。当能够熟练运用这五步骤分析问题之后,就拥有了真正的洞察力。
那么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这个五步骤是否适用呢?
例如,下面是一个写作者遇到的问题:为什么一直不能做到日更写作?这样的问题适合用五步骤来进行分析解决吗?
3.行动(写出你的下一步行动)
坚持日更读写、禅修。
尝试用五关键步骤来分析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洞察力。
1. 反驳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为什么+观点”:
注射式洗脑句式:“为什么你总是批评我,而不去管别人呢?”
反驳:请你冷静一下,我并非总是批评你(先否定对方的 为什么+观点),我批评的是一种违反规则的错误行为。假如其他任何人违反了规则,我也会批评那个违反规则的人。所以,这句应该这样说:你总是批评违反规则的人。
2.[假设-验证-结论-调整]解决一个问题
问题: 为什么不能保证每日禅修?
假设:因为时间不够充裕、没有安静地场所、懒惰心理
验证:保证时间、地点、克服懒惰
结论:两周以后,看看有什么收获。
调整:针对寻找到的原因,调整方案。
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些难啊,一时半会消化不了,后面需要重新再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