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不得不承认:我对南昌不太熟。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以它的历史源泉,以它的道路为经络。印象中对南昌的记忆,起于小学放暑假的时候,去爷爷和奶奶做环卫工的家里。那时候“豫章女子学院”就在旁边,那时候爷爷因为扫垃圾时捡到了一位校长儿子的书包还给校长而上了电视,奶奶因为我玩象棋被啤酒炸伤右腿而紧张哭泣。稍微长大以后,反而去南昌的机会和时间变得更少了。
上初中时接触南昌,是在历史课本中所描述的唐代时期的“洪州”,那是一个与泉州并列的唐代造船中心。在语文课本中,通过王勃的《滕王阁序》学到了关于南昌作为“豫章故郡”的典故,便私底下暗暗发誓,今后我的孩子必须在18岁之前要能全文背诵该文章,以不忘记自己是南昌人。
南昌在唐代时已是江南重镇,明清时期更是成为经济和军事重镇。在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鄱阳湖的战役和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的战役中,都是影响时局的重要战场。对于政治和军事而言,我还只是一个小菜鸟,不能分享更多体悟。而对于南昌的几条街、几条巷,却是用一个个脚步丈量出来的,除了对它们本身的感情之外,还有一段超乎现实的历史,和历史尘封下的故事。
一、孺子路(徐孺子)
徐孺子(79~168),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县(今江西南昌)人。为江西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贤士。他一生博学多识,淡泊自守,官府多次征诏,皆不出仕。有“南州高士”之美称。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慕其才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二、渊明路(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素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选择在东晋出世,独自沉醉于“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随性洒脱的他至今仍被众多向自由之人奉为偶像。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三、子固路(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师从欧阳修门下,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
《局事帖》是北宋书法大家曾巩存世的唯一珍宝,它在2009年拍出一亿元的高价。曾巩的《小石潭记》是高中课文中的名篇。
四、象山路(陆九渊)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号象山,字子静,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存斋先生,被后人称为“陆子”。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在“金溪三陆”中最负盛名,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理学家朱熹并称为“朱陆”,是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鼻祖。
南宋理学大家,陆九渊和朱熹在“鹅湖书院”的讨论,让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同时也对儒学文化、士大夫精神的发展和传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士大夫精神的核心是“积极入世的治国平天下”,张载将其高度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一代代士大夫的共同目标。尤其适逢战乱,更能体现士大夫作为民族脊梁的可贵,他的坚毅果敢、坚贞不屈、忠君爱国等精神,一次次将入侵者的铁蹄阻挡、将入侵者的精神击溃。
五、叠山路(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六、船山路(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请输入图片描述
南昌的名人街有40多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积淀了太多人文历史故事和数不尽的繁华与荣誉,当然也有辛酸和苦楚。对待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它更多的是像一位故人,不管多久你远离它,它依然关心着你,就像家乡的亲人;它也像一本浓墨重彩的书籍,默默地记录着发生在它身边的一切,却从不对身边的人提出需求。
总之,故乡不能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