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初二开始休学在家,后来断断续续上了不多时日的学,中考考入一所职业学校,全家感觉终于结束了不上学的日子,欢天喜地要送儿子去上学了。
儿子在新的学校体验了几天,郑重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这个学校,我感觉这不是我想要的,这里的风气和这里的知识,都不是我想要的,如果在这里浪费我3年的时间,我觉得太不值得了。有这些时间,我还不如学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一番纠结挣扎后,还是遵从了儿子的想法,继续在家的日子。
前两天,朋友很高兴的分享,儿子出去学习广告设计了,这是他自己想要的。而且能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晚上忙作业到十一点多,充实中满是自信和骄傲。在那个群体中,只有初中学历的他是最小的,其他同学有大专毕业的,有本科毕业的,有的是因工作需要来学习的,但大家共同的目标都是想在这里学习更专业的知识,而且这都是他们真正发自内心想要学的。这个年仅不到18岁的小伙子,在这里仿佛找到了归属感,整天被这种为生命奋斗的气息裹挟着,甚至为同伴们“为了你的将来,你起码应该考一个大专的文凭。”的意见开始动心……
也许,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样子。
朋友开心的分享这个故事,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而这段休学在家的日子,却整整将近四年。
这可不是轻描淡写的四年,是对抗、抗争、甚至打骂、无奈、焦虑、痛苦、纠结,到慢慢接纳、支持、陪伴的四年。中间的曲折故事,我一直看在眼里,佩服朋友的同时,心里诸多感慨。
我们以为孩子走了“错路”,其实这只不过是一条“不太寻常”的路而已。
我们以为这是孩子走了“弯路”,可是孩子却在18岁就能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能为自己的热爱去创造,这难道不比40多岁仍旧在上下求索的,这群做父母的我们厉害的多吗?
看似的“弯路”,这难道不是一条“捷径”吗?
时代“多元化”的脚步,我们貌似已经跟不上了,我们小时候,家乡的路就那么几条,人、自行车、牛拉庄稼的车,都公用着在仅有的那几条路上走。而现在的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高铁动车、航空、海底隧道,从平面到立体……
我们的时代,和现在的时代,真的不是一个纪元了。
而我们的思维,可能还停留在牛拉车的那条路上,以为那条路是才是正道,才是唯一可以走的路。而不知道如今的时代,成才、成就自我的路已经千万条并四通八达。
相比于那时更追求安稳的我们,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有勇气做自我,敢于去追求“成为自我”,敢于去突破种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成为不一样的烟火,也许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
对孩子的未来,我们无法下一个定论,难道这不正是生命的魅力所在吗?因为未知才美丽,因为未知才去创造,一眼望到头的生命总是少了些什么。
同时,这个小伙子的故事,总会让我们多一些心安,并在这份心安中反思些什么。
这位妈妈的伟大,更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学习。故事的点点滴滴,个中滋味,也许这位妈妈愿意向我们娓娓道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