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岁首到年终

从岁首到年终

作者: kmev | 来源:发表于2017-07-14 14:59 被阅读0次

    人生最宝贵的四年我在大学度过了,回头看才发觉周围的人和事以一种极端夸张的方式从身边飞逝而过,以至于你反应不过来这是时代的变化还是个人的变化。所以希望好好记录这些个日子,留作日后回顾。

    12年入学,靠着八成侥幸带着两分期待从沪到京,自认为喜爱和人打交道而选择管理专业。又因为自认英语不好而在入学后报选了全英文的教学实验班,确切来说当时应该叫试验班,experimental class,这就算入坑了。问题在于我报选的原因真的在于希望提升英语成绩,而同班同学大多数都是抱着“我英语好我来显摆”的架势,所以从大一开始成绩便垫底。

    管理学本身并不是难学的科目,而试验班为了避免学生因语言原因跟不上进度,又刻意调低了课程的难度,我花了一整年时间适应语言环境,到大二时候便已经能基本跟上所有的课程。

    只是大二一年变数颇多,便已无暇将精力放在学习。家庭生隙,异地女友离开,同舍的舍友在嚷嚷了半年风湿性关节炎之后突然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算是晴空霹雳。秉着就近的原则,那大半个学期我一直在想着如何帮着舍友募资看病,媒体基金会校友会扫了一遍,单从金额来说收获可喜。但你到头来发现你能做的一切不过是筹钱而已,主治医师说这病没法治,便是出院也不能痊愈。

    那段日子的生活一直沉浸在一种虚无缥缈的忙碌当中,一面算积善,一面算逃避,舍友病情稳定后重新去梳理自己的生活才发现还是一塌糊涂。13年年终,我一个人在后海边想着,在朋友的生死面前第一次觉得人这一辈子其实是有命数的,既然不能选择,也只能接受,突然就豁然了。

    再开学时生活已经步入正轨,感觉是事情过去之后突然有种很淡的释然感。舍友封闭化疗,距离远了倒也不再给自己虚无的压力。那个学期也已经开始思考后面的职业规划,第一次参加了贝恩杯,熬了两个通宵赶了一版糙的不行的PPT。认识的新朋友给我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也算有了目标。但大二暑期的实习找的很痛苦,最后靠朋友推荐去了联合国做了一份很水的工作,倒也乐得清闲。

    暑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和朋友去北边新建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满街的羊肉串、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好生讽刺。

    9月初飞了欧洲,开始半年的交换。母亲信主,想着交换的学校也不太重要,便去了一所教会学校。简单来说交换的学校对我属于不管不顾,连宿舍也没有,学校又属法语区,自己找房子的过程极其痛苦。好在朋友帮助,自己也足够幸运,不至于露宿街头。

    交换时候有一门课很有意思,是跟着导师去当地的跨国企业和企业HR合作一个Consulting Project,我是唯一一个中国学生,也是唯一一个本科生。项目本身不赘述,3个月的项目更像一小段Intern的经历,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落差,作为黄皮肤的学生,第一次感觉到了格格不入的感觉。

    在欧洲去了很多国家,见了很多人,始终有一种很浓烈的过客的感觉,这种感觉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那时候周遭的朋友,便质疑自己交友不诚。但事实上我又确实只是过客,上月在朋友圈看到当时一起的朋友已经嫁给当地外国人了。

    15年初再回国时候,除了北京浑浊的空气,记忆最清楚的是外卖的补贴大战。饿了么和美团开始彻底改变周围同学的生活方式,补贴的峰值时期,一顿三菜一汤的外卖只用5元,好似共产主义提前到来。各种O2O、共享经济、创新创业相关的名词开始出现,北面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大相径庭,人满为患。

    由于之前交换的原因,大三下半学期课业繁重,平均每天8小时的课程,由于早已下定决心不再读研,忙着暑期实习的申请。现在想来当时的求职纯粹是奔着钱去,两个方向,管理咨询,和互联网产品经理。自以为有系统化的逻辑方式和高情商便足以胜任,错误的将课堂的Presentation能力理想化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和朋友相互监督,开始了每天两点入睡七点起床的作息。坚持至今,总觉得自己未老先衰,面色憔悴,爬楼都喘气。但总的来说,自认为足够规律(但不一定健康)的生活节奏,以及尽可能的减少自己的选择性思考,能够使得在有限的睡眠情况下保持充沛的精力。

    说来庆幸,当时被诊为绝症的舍友竟然奇迹般的康复过来,能跑能跳。

    实习的申请有一定的眉目,5月之后,课业有所减少,开始到一家德企的战略分析部门实习,由于工作太无聊,一个月之后6月,经朋友推荐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投资部门。

    彼时正值创业高潮,一方面我司路子很野,加之O2O大行其道拉低了创业门槛,市面上垃圾太多,好像买个三轮车就可以创业了一般。入职不到一个月,作为实习生我就可以拿着名片独立约看项目,张口闭口百千万,好生得意。记得那时候每周能约谈二三十个项目,鱼虾混杂,但是极快的,在虚荣之后便能强烈感受到创业浪潮底子里的破败。如今看市面上烧剩下项目的所剩无几,大都是有核的,扳着手指头就能数清楚的几家,却也不知道何时能盈利。

    一面找工作一面实习,却在10月意外的接到了留用的offer,据说是第一个开给应届生的offer,我知道小朋友很难很难做好投资,但权衡再三还是留下了,这个行业离钱太近,离人太近,极度孤独,却也极度自由,有一种虚无的对自己未来的掌控感,那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力。

    短期的代价是从那之后大四一年一直到毕业,我一直保持全职实习的状态,没有毕业旅行,没有假期。而长期的代价在于,我时常担心自己会失业。因为其实我好像除了吹逼扯淡什么都不会,我担心随着大潮过去之后,没有出案子的投资人和那些垃圾的项目一起就被时代的洪流卷走了,我似乎并没有一技可以傍身。我真的很焦虑,只能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

    那时候同样也感觉到了身边朋友求职方向的巨变,大二时候目标资讯投行的朋友们纷纷投入互联网以及创业大潮中,投资、FA、互联网运营、产品、市场,相比传统四大和二线咨询的薪资,互联网行业十分慷慨,并且这里被包装成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身边的学弟学妹了解投资、FA、互联网并购胜过IBD胜过Consulting。恍然间发觉自己踏上了时代的列车轰然向前,却不知道铁轨会在哪里断开,或者分叉。

    16年,公司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毅然决然的杀进直播大潮,宣扬全民UGC的秀场模式。

    峰值时,Apple Store前100免费下载有10个是直播,成熟的直播云服务和网红训练营源源不断的滋养着平台,没有任何门槛,直播本身演化成了传统视频网站的竞争模式,整个行业也在映客确立了地位之后逐步稳固了。本质上这是个赚快钱的事儿,想的越多死的越快。

    刚才说的另一件事是做金融。

    我总觉得,入场稍晚,金融的本质是看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被P2P刷了一遍油水,赚了钱的早跑了。数据公司都开始自己放贷,各类资产层出不穷,而互联网保险公司还没有一家能赚钱的,听说众安都要开始卖理财了。而看金融最痛苦的一点在于,创始人看你是小孩子就不愿意聊了。

    期间抽空和朋友做了一届贝恩杯,权当缅怀大学生活,却意外的进了复赛,叹无心插柳柳成荫。

    毕业前夕,老板让我负责某C轮项目尽职调查。当一个人在项目现场的时候,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整个毕业季,我都忙碌在项目尽调上边,无暇感伤。待我好容易完成了这个项目,再回头的时候,才发现朋友各奔东西。

    我记得我之前老想着跟哥们毕业时候在人大摆个小摊卖旧物,小学妹如果给抱一下就免费送,看样子好像也给错过了。

    四年转瞬既逝,只是觉得太快。我时常会想,如果当时留在上海,生活是不是会是另外一种模样,生活像是在觉得到达北京的那一瞬间按下了一个按钮,后边的事情接踵而至。

    家庭生隙给了我意外的资金支持,使得我至少在短期内暂不用再考虑经济问题,能更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两段感情无疾而终,谈不上悲喜,却也有遗憾。在北京得以立足,有不错的工作,有不错的朋友。

    后来我想,其实人这一辈子其实好像站在天桥中间,左边是滚滚而来的迷明,右边是潺潺而去的红尘,过去与未来是交界分明的,恍然间便踏入这或左或右的洪流中,当下就是那么一瞬,这一瞬却是永恒的。

    该来的挡不住,该去的留不下。

    所以来时该满怀欣喜,去时该满怀感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岁首到年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we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