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蜗牛学院心理教育
教育孩子,要么先易后难,要么先难后易,你总得选一样

教育孩子,要么先易后难,要么先难后易,你总得选一样

作者: 凌想 | 来源:发表于2016-11-28 18:50 被阅读154次

    凌想 / 文

    1. 朋友的抱怨

    前不久,一个朋友向我抱怨,她的女儿上初二了,学习很让人头疼——大人头疼,她自己也头疼。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下,不爱写作业,每天都要拖拖拉拉写到晚上十一点。说轻了不听,说重了要么跟大人对着嚷,要么一摔门把自己关到房间里不出来。

    朋友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孩子上小学时,她工作太忙,每天晚上都是七八点钟才到家,问孩子写完作业了吗?总说写完了。

    写完就好,她也就懒得多操心,乐得轻松。小学功课简单,怎么着混混也就过去了,上了初中,功课明显增多变难,各种问题就来了。

    朋友很后悔:姑娘是好姑娘,平时也很懂事,知道体贴大人,就是这个学习,实在让人头疼。当初真应该费点心思抓一抓。你帮我出出主意,怎么能让她跟上呢?

    怎么办?难办!

    这样的问题,我遇到了不少,有身边的亲戚朋友,有陌生的读者,都是孩子小时候没太用心管学习,或者因为溺爱,不想让孩子太累,到了初中问题就显现出来:学习跟不上,学得吃力,家长一筹莫展。

    说实话,这样的问题真的挺难办。

    抓紧时间写作业、学会认真审题……这些都是应该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

    如果好习惯没有养成,就给了坏习惯可乘之机:做作业拖拖拉拉、马马虎虎、遇到难题容易气馁、敷衍了事、做错了不分析不总结……

    小学课业简单,有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差别还不太明显,到了中学,学习难度增加,作业量加大,差异很快就会显现。

    打开作业,一眼望去,不是不会做,就是做错了,自然对学习没有兴趣,慢慢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改掉坏习惯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雪上加霜的是,等到问题显露的时候,孩子也进入了青春期,自我意识加强,容易表现得叛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父母的话。这时候,真是说不得打不得,急不得恼不得,往往让家长束手无策干着急。

    不只是学习习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要么一开始付出心力,帮孩子培养出好习惯,以后就会省很多事;要么一开始省心,偷个懒儿,等到发现问题了再纠正,就要付出更多倍的心力,效果还不一定好。

    2 先难后易的故事

    橙子上小学前,他的被子都是我们帮他叠。上了小学后,我觉得叠被子这件事他可以自己完成了,就告诉他每天早上要自己叠被子。

    橙子一开始的反应是:凭什么?这不公平!——他已经习惯了大人帮他叠被子,并认为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我告诉他这很公平,自己的事情就是要自己做,之前他还小,所以大人帮他做,现在他长大了,就需要自己来做了。

    这样的思想工作反反复复、各种花样地做了好多次,才基本解决了他的认识问题。

    这期间,每天早上叠被子都是一场小博弈。

    他做得不情不愿、勉勉强强,哼哼唧唧甚至哭哭啼啼,今天说被子太大了,不好叠,明天说他不会叠,后天又要我陪他一起叠……我能做的就是见招拆招,语气平和,内心坚定:被子肯定是要你自己叠的。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橙子发现,不管他怎么闹,被子还是得自己叠。他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不过有时还会忘,我们会提醒他,只有做完该做的事才能出门上学。

    又过了一段时间,橙子已经习惯了自己叠被子这件事,每天早晨穿好衣服,都是顺手叠好被子再下床。偶尔时间太紧,我帮他叠一次被子,他会很开心地表示谢谢妈妈。

    从一开始闹腾着不愿意叠被子,到养成习惯,自然而然地把叠被子当成自己的事,这个习惯的养成用了大半年的时间。

    除此之外,刷碗、铲猫砂、轮流扫地拖地这些事情,都经历了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现在,每天早上我变得很省心:橙子起床后会主动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叠被子、洗漱、铲猫砂,有时他忘了哪件事,我顶多提醒他一声,他就麻溜儿去做了。

    想想之前的费劲心思,看看现在的利索劲儿,我经常有种苦尽甘来的舒畅感。

    是的,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花费心思去引导、去见招拆招,要忍受孩子的哭闹,要忍受反反复复的进步和退步。很多家长在此时打了退堂鼓:与其这么费劲、这么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更省心省事。

    然而,我很清楚地看到,如果不养成这些习惯,几年后会是什么情景:孩子眼里没活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整天忙里忙外,嘴里还不停地唠叨抱怨孩子不懂事不体贴……那时,我才是叫苦不迭呢。

    3  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与其先易后难,不如先难后易——更何况,先易后难的“难”可要比先难后易的“难”,难多了。

    这是有生理依据的。

    由无到有养成一个好习惯,和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表面上都是养成好习惯,但花费的力气是不一样的。

    遇到类似的事情做出类似的反应,这就是习惯。一个习惯的养成就是大脑建立了某种反应模式。

    比如遇到一道难题,有的孩子的反应是选择放弃,有的孩子选择拖延磨蹭来逃避,有的孩子会搜索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解决。

    简单地说,大脑受到刺激(遇到难题)——做出反应,这个过程就形成了一条神经反应通路。起初,这个通路可能是偶尔的、微弱的。表现在行为上,这时我们可能会纠结要做出哪种反应。

    当一次次遇到难题,一次次做出相同的反应,这个通路就被越来越强化,对同类事情的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直到快得你可能都意识不到,下意识就做出了反应。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慢慢地,有的孩子一碰到难题就想放弃,有的孩子就下意识地开始磨蹭拖延,有的孩子就被激起迎接挑战的兴奋感。日积月累,不同的学习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一个习惯的养成,说明一种反应模式已经建立、固化了。如果想改掉一种坏习惯,就要先淡化以前的反应通路,建立和强化新的反应通路。古人早就说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掉一种习惯是很不容易的,除非自己有强大的动力和意志力。

    4 先难后易VS先易后难

    所谓先难后易,就是在孩子最初遇到问题时,你陪伴在他的身边,引导他选择一条积极的反应通路,告诉他该怎么去应对,一次,两次,多次之后,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基础打好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家长就可以慢慢放手了。

    而先易后难是,当孩子最初遇到问题,当他在纠结走哪条路的时候,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人都有惰性心理,他很容易就选择了省事的那条路:敷衍了事。等到家长发现问题,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改起来就很难了。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被折腾得焦头烂额,孩子还是问题多多;有的家长看上去云淡风轻,似乎没怎么管孩子,孩子还挺优秀。

    很多时候,就在于前者选择了先易后难,后者选择了先难后易。就像Y字形,两条路的区别一开始是不太明显的,孩子越长大,差别会越明显。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早晚会加倍还回去。

    其实,何止是孩子的教育,这世间的事,哪件不是要么先难后易,要么先易后难?年轻时图轻松快活,年岁渐长会发现生活愈加不易;年轻时努力图强,生活自会回馈你一番广阔天地——只看你是怎么取舍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孩子,要么先易后难,要么先难后易,你总得选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wo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