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教育始于家庭,不管我们承认与不承认,家庭教育一定存在。一个孩子诞生在某个家庭,从他诞生的一刹那,他就置身于这个家庭的教育之中,这就是家庭教育。不是你说有或没有的问题,而是作为家长是不是自觉的,有意识的问题。自觉的有意识的教育,一定是有方向有目标的。而不自觉无意识教育,是什么样呢?那请你看向自己的孩子,现在他是什么样的习惯和性格呢?那就是您随心所欲的不自觉,无意识教育的结果。
三字经中开篇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怎么讲呢?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虽然他这样的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因为人的生理基因,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当中,生理基毕竟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具体的科学道理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
生理基因,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去左右。但是我们可以左右孩子出生之后给予孩子的就前边三字经里讲的那样,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给孩子良好的教育,那么孩子就可能学坏,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就要从孩子小的时候专心致志的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诚实的,明辨是非,积极乐观,有勇气,有担当的孩子。那么我们就要像孟母一样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孟母之所以伟大,首先她懂得孩子的教育要有意识自觉去做,是父母的事,更可贵的就是她清醒的知道自己家庭坏境自己能左右,可家庭之外的坏境自己左右不了,所以在孩子还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他宁愿举家三迁,终究为我们华夏培养出了一位光耀华下圣人。孟母的教育智慧值得我们每位家长学习运用。“子不学,断机杼。”这是比逼迫打骂吼叫,乃至喋喋不休地说教要好上万倍的情景教学或类比教学呀!启迪智慧,发人深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