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小思:《迷悟之间》之我见

小思:《迷悟之间》之我见

作者: G樱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02:11 被阅读0次
深夜读完此书,有感而发,不得不趁热打铁,记下此刻的想法。

      《迷悟之间》,从题目上看,便体现了佛教的中道精神。迷惑时,无明生起,烦思杂绪;觉悟后,心开意解,柳暗花明。如袁宗道 《读<论语>》中所言:“忧乐之机,系一念迷悟间耳。”迷与悟,常常也是,只在一念之间。

        星云大师的文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可用两个词概括:“博学善思”和“与时俱进”。《远见》篇行文之中佛法与生活事理的融合实令后人高山仰止。涉及各个层面的广泛话题的摘取,以及形象而富有趣味的语言,都是值得写作借鉴之处。开始我以为,各篇文章中长段的排比论述实无必要,文字堆砌显得篇章杂乱。细读之后,看似关系浅淡的排比确是对各个主题的阐释。虽然此刻我对某些文字仍然保有审疑态度。无此排比,读者会在空泛的主题中陷入迷惘,这是毋庸置疑的。

        佛教的与时俱进,体现在变革。戒摒除旧式僧徒的短路思维,而将佛理融入社会。涉及到各个话题,把迷的酸涩,通过自我的省思和观照,悟出一番道理来,不仅需要跳跃的思维,更需要广博的智慧。这个方面的自我塑造,必须经过数十年的岁月寒暑,点点滴滴,有形无形的,不但要有外在的仪表,更要有内在的德性,才能够散发高贵的气质和内涵之美。古人赞赏青少年的时候,喜欢用“知书达礼”来形容。“知书”是指学问和明智,“达礼”表示通达人间情理。如星云大师,博识与现世之理的融会贯通,不正是对“知书达礼”的诠释吗?佛学自传入中国,为了适应民情,百丈禅师也要制定丛林清规,以取代原有的佛教戒律,否则便经不起考验。商汤《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若凡事一成不变,再好的哲理脱离了时代,也将形同英雄末路。

        此篇名为《远见》,给我的启示自然包括透过智慧、知识、般若,以一双慧眼看向未来,此为“远见”。人生路遥千万里,奈何一步一印遍尝歧路,实难登顶。并不是说摒弃脚踏实地而寻求捷径,而是说敏锐的判断比摸黑探索更有效率。怀有远见,虽不能预见未来,但能避过许多不该陷入的人生盲点,何乐而不为呢?

小思:《迷悟之间》之我见

相关文章

  • 小思:《迷悟之间》之我见

    深夜读完此书,有感而发,不得不趁热打铁,记下此刻的想法。 《迷悟之间》,从题目上看,便体现了佛教的中道精神...

  • 迷悟之间

    这半个学期给高三艺考班的学生带课,看惯了中国艺考教育的荒唐。刚开始的时候看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我只能稍微提醒,...

  • 迷悟之间

    有些事你再也不想提起,因为你每次想起心里很不舒服,你觉得它可以被时间慢慢的抹平,可它就在那里,就是过不去。 所以我...

  • 迷悟

    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空里步。 ——洞山良价禅师 学者恒沙无一悟,学佛法的...

  • 迷悟

    迷则乐境成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成乐境,如冰涣为水;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间耳。—————————...

  • 迷悟

    一路奔袭, 哪里才是我生命的出口? 阳光刺穿浓密的枝叶, 坐在枯藤上,一言不发。 沙漠逼近,胡杨蹙眉扬首 眺望辽阔...

  • 迷悟

    无际的沙漠 孤独的旅客 太阳炙烤着肉体 灵魂仿佛在刺痛 绝望充斥着内心 或许下一刻 便也是这荒芜的枯骨 风沙还在吹...

  • 迷悟

    沉沉黑夜行路难,暗中摸索多沟坎, 立功立言先立志,心中自有灯一盏。 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 迷悟

    历练凡尘劫无数 笑看人生虚华梦 不知往来去何处 执迷不悟误始终

  • 迷悟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见的越多,懂得越多,感觉越来越无知,常生活在无知的恐惧之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思:《迷悟之间》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yv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