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碳中和高效学习/52系统节奏法则13
跟上“三系统”第13个规则,打破各种规则
丹尼尔.卡尼曼前天去世了,昨天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致敬他的图片。他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对我的思考方式和“三系统”的建立都有影响。
卡尼曼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行为经济学。《思考,快与慢》就是行为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如果没有心理学的知识,这本书理解起来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我最佩服的是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自己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家,而是心理学家。
这就是厉害之处了,他将心理学理论和经济分析结合起来,研究人们的行为、情感、心理等等,这些对我在碳中和领域课程的研发启发很大。
他将心理学专业优势用到了极致!我们的“三系统”的学习系统,精力系统,商业系统也是借鉴了福格行为模型中的动机,能力,反馈要素,都是多元学科知识的结合。
丹尼尔.卡里曼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敢于用整体性和系统思维打破各种规则的束缚。
这几年阅读的系统相关的书籍很多,也通过工具建模。我发现,系统思考本身就是与主流的还原论的思维模式相对立的一种思考范式。对于大部分学习者而言,很难打破原有的规则和,知识边界。
系统思维更多的倡导整合,不是分析,不是知识的堆砌,倡导跨界,而不是各学科知识各自为战。
既然它是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所以,我们在碳中和领域所学习的任何专业,任何一本教科书上告诉你的一些经验、规则,可能都是不对的,是有局限的。
所以,学习系统思考,一定不能够盲从,不能够迷信,不能够狭隘。
最近一年我参加的碳中和的行业学习比较少,也拒绝了很多同行的邀约分享。
为了理解系统,购买了大量生物学、教育学,化学相关的专业课程,也在准备考试内容。每天的学习量比较大,但是这三年在碳中和领域的专业能力越来越强,还是很有成就感。
当然,也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这个范围之内,碳中和学习者必须要深入了解,各个领域科学的术语行话,以及从他们自己独特的角度得出来的结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也要敢于质疑,并且能够把它们整合起来,融会贯通。
今年的目标是自己先尝试写出《碳中和教育学原理》相关内容。
当然,要做到这一步,非常不容易。从某种角度上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我们不可能了解人类所有的科学知识,还要对它进行筛选和整合。
但是,我觉得我们能做的,最现实的一个态度就是,不要去盲从,要敢于去质疑,去打破各种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各学科知识体系的规则。
要能够去跨领域学习,交流、积极探询,最后建立自己的模型学以致用起来。
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