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逆光
某个瞬间我想起曾经痴迷过的电影,里面的光影、对白,突然间的好像看到过去的时空里,自己坐在屏幕前被电影里情节吸引住的一幕,就像梦中人看梦中人,画中有画,恍若隔世。
上班时同事之间各自聊曾经的曾经,感叹又是一年。下班后各自窝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我听起听了又听的歌,时光飞逝,患得患失。学生时代我会因为看完一本想看的书,一部期待的电影或者一首歌的旋律心里的一股满足和精神内容充实后的骄傲。呼…!很久没有读过一本文学类的书,好像有一段时间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空闲时间只愿待在游戏里。以前我不能理解有些看上去似乎是中年人了,半夜还在游戏里杀的眼红起劲。其实这是最低成本的逃脱现实世界的方式了。回看自身,一直也有念念不忘但一时也去不了的远方,不停歇的物质欲望,转而去购买一些自己并不太需求的物品,买了一双跑鞋却鲜有跑步,买了一个背包却少有出游。大多数人实现不了的理想打个折扣变成买一个理想,这也是暂时打消焦虑的一个低成本的方式。
其实我到认为焦虑不是对未来的恐慌,反而是因为我们见过太多人讲的故事大概知道往后会发生什么,好像谁都是不甘平凡又最终走向平凡的答案,现在的网络给了人们太多可以查证未来的证据。有时候坏的事情反而是你什么都已经知道了人这一生不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却依旧要认真的去承受,就像你明明猜到了电影的结局。这个世界的本质令人感到可怕,尤其成年后的生活,已经没有容易这两个字。记得有一句评论朴树的歌是这样说:十年前你告诉我生如夏花,十年后你告诉我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只不过没人和你说过,要怎么样的努力才能配得上平凡这两个字。没有几个人会留意从身边无声路过的陌生人,这城市匆匆的人就像是你生活电影里的一个分镜,每个匆匆的人下又是各自的第一视角各自的世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独一无二却又感觉相似相同。最后不过芸芸众生。
过去我觉得一个人身边空无一人就是孤独,其实永远的孤独的事是价值观上的孤独,就像那条52赫兹蓝鲸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加修辞的说,我们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扔出一块掺杂着自身言行的石子,在人群的湖面荡起波纹。引用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感论》中的一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