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形成论》第二章:关于促进个人成长的若干假设
核心内容精选
1、助益性的人际关系的由来
罗杰斯说:我现在已经逐渐体会到如果借助于某种理智的程序或训练的程序,那我对这个遇到了麻烦的当事人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不可能依赖某种方法、某种知识、某种训练或接受某种教学而达到实际有效的帮助。这些方法是如此的诱人,而且直接了当,以至于在过去我曾经尝试过无数次。我向当事人作出各种解释,给他列出今后的行动步骤,教给他更加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的知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想到的。但是,在我的经验中,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徒劳无益的。它们至多达到的是一些临时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就就会消失,而留给个体的是比以前更多的挫败感。
如果我能提供某种类型的人际关系,那么对方就会在他自己身上发现运用这种关系来促进成长的能力,同时也就会产生个人的变化和发展。
启发: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们都是从灌输式的学习中走过来的,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习惯了别人告诉我们针对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希望一招制敌,马上药到病除,然而我们发现当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的时候,另外一个问题马上产生了,我们永远活在问题当中。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建立一种关系作为首要事情,而我们的社会无处不是关系的链接,一旦我们的关系打通了,很多问题就在关系中化解了。很多父母和子女的问题,其本质上都是关系的问题没有处理好。
2、助益性的人际关系的三大要素
①真诚透明:在人际关系中我越能够真诚透明,我就越有帮助作用。这意味着,在可能的程度内我需要意识到我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表面上呈现一种态度,但实际上在深层或无意识中却持有另一种态度。
②接纳欣赏:我所说的接纳,就是一种对于当事人的热情关注,无条件地认为他是一个具有自我价值的人——无论他的状态、他的行为或者他的感受是什么样子。这种对当事人经验变化的方方面面的接纳态度,会形成一种人际关系,使得他感到温暖和安全。
③理解共情:不断地渴望去理解当事人的当下感受,理解他的各种情感和表达的个人意义,即达到一种敏感的共情。最终达到自由探索,自由是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摆脱了任何类型的道德判断或疾病诊断式的评价而得到的一种完全的自由。
启发:我为什么喜欢在船长的课程上学习,就是她建构了一个助益性关系的能量场,在这个能量场里我是真诚透明的,我学会了接纳和欣赏每个小伙伴,我尝试着去理解共情,让更多的伙伴找到一种自由探索的乐趣,我觉得这就是生命原本要带给我们的状态,每个人都应该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我们生命的本质,而不是麻木的,对一切事物都是应付的,做一个披着多重面具的人活着。
3、人都有追求变化的动机
个体有一种先天的能力来理解他生活中和他自身引起他痛苦和失意的方方面面的经验。那些由于具有威胁性而使他对自己遮蔽起来的,深藏于自我意识之下的经验。不管我们说它是一种成长的倾向,一种趋向自我实现的驱动力,还是前进的趋向,它都表现为:扩展、延伸、自主、发展,成熟,并激活有机体的所有能力。
启发:人的本能中就有自我实现的愿望,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目标,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这种倾向深埋在心理防御的一层又一层的硬壳之下,隐藏在精致的面具之后,这种面具是对自我实现倾向的否定和拒绝;但是,在合适的条件下才会被释放和表现。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助益性关系,就是要把这层层的壳打破,让里面最底层的自我驱动被释放和表现出来。这就是船长经常说的破框。每突破一层都需要付出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我庆幸自己已经走在了这个破框之路上。
如果我能主动创造这样一种关系;
表达一种对我的真实体验的真诚与透明;
表达我对于他人的热情接纳以及他的独立个性的欣赏;
表达我如同他自己一样感知他的世界的一种敏锐能力;
那么,关系中的对方将会;
体验并理解他自身中先前被压抑的东西;
发现他自己变得更完整,更有效地发挥机能;
变得更像那个他希望成为的个人;
具有更好的自我导向,更为自信;
变得更具有个人特征,更加独特,更会自我表达;
更善解人意,更能接纳别人;
能够更自如轻松地处理生活的问题。
启发:我俨然已经走在这条路上,我自己就是第一个尝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