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卦爻辞中,常常出现“占断辞”,如:吉,凶,厉,咎,元,亨,利,贞,悔,吝,眚,元吉,无咎,有孚,终凶,贞吉,贞凶,悔亡,无不利,利涉大川,利见大人,利有攸往……等等。 正是这些“占断辞”坐实了《易经》是一门有占卜功能的学问。
《系辞上传》中说:“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吉自然对应着得,比如获得财富、得到升迁、交到贵人之类的;凶意味着失,比如失去财富、面临险境、甚至有生命危险等等。吉和凶,或者叫福和祸,这是人生面临的两个极端状况。
悔和吝则是这两种极端状况之间的中间状态,所谓“忧悔吝者存乎介”,朱熹认为此处“介”应作“界”,即向好的地界发展则为吉,向坏的地界堕落则为凶。忧为忧愁,虞为思虑,都是挺不堪的状态。
悔指的是发现有错,并且知道悔改,这样就可能向吉的方向转化;吝指的是有错不自知,更不知悔改,因此一定是往凶险的方向发展。所以,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每天多次检讨自己,有没有哪里做错事,或者有不当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即使有了错误,尽快认识到,并且马上改正,即“善补过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
南怀瑾老先生说:由此可知宇宙间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离不开“吉凶悔吝”四个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烦恼,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兴,失掉了痛苦、烦忧。整个《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只有吉、凶、悔、吝四个变化。
这四种状态陪伴、贯穿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吉是我们最愿意的结果,凶是我们最不愿面对的局面,而悔和吝则是我们不得不经常身临其境的状态,是忧虞之象,很难受。这样看来,吉只占了四分之一,其他的四分之三都是不利的状况。所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因此,当我们得到、顺畅、快乐之时一定要怀感恩之心,感谢上苍的眷顾,并要珍惜这难得的幸运,谨慎行事。而当我们身陷困苦、忧烦不堪、愤懑不平之时,一定不要自暴自弃,要以平常心坦然面对,因为这是人生常态,我们需要做的是检讨自己,积极修正,避免吝往凶去,尽量悔过以求吉祥,这样可以增大获得“吉”的比例和机会。
趋吉避凶,大抵就是这个人生况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