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陆博士
摘自“大陆博士数学思维交流群”
“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包括老师)对我的数学思维启蒙有误解,人们紧紧围绕的是“知识点”本身,而我的立足点是“抽象思维”本身,获得知识点的增长,与获得抽象思维的发展,两者最大区别在于对一个“概念”对理解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核心分歧是“概念的获取与发展”。”
“很显然儿童学习概念的模式,并不是“下定义式的”,比如儿童学习什么是“椅子”,并不是靠你下定义:“这是一个有四条腿,用来坐的物体”,这样的定义很可笑,也不会有孩子去背诵它,况且有些椅子都没有四条腿......
也就是说,儿童其实是通过“特征”来辨识概念的,通过生活中丰富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就“概括”出了什么是椅子(虽然他们并不能说出来下定义),但他们知道。”
——这是今天文章中的三段话。所以从“认知天性”来讲,儿童获取概念需要以很丰富的观察为基础,这是我们目前许多小朋友缺乏的,大多数孩子直接进入“下定义式”的概念学习,学校老师也要求孩子抄写定义,背诵出来,包括计算程序,也有老师要求孩子抄下来记住。所以我们这门学科,基本上有60%以上的孩子是被成人用各种手段驱使在用强行记忆的方式学习。
如果从“未雨绸缪”的角度来讲,也不是给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甚至中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建构“基本水平”的概念(这个是什么意思,要请大家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了)。
我认为整个小学的基础,相当重要的是建构好“整体-部分”这个底层逻辑,而这一逻辑在经验层面从幼儿园时期就可以开始了,“整体部分”这两个词,虽然抽象,高度概括,但很容易让儿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通过“特征”去识别,去理解。
从这个角度讲,我曾经指出过我们国家的数学启蒙非常欠缺“整体部分”的底层逻辑搭建,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不知道我们需要经历多少年才能将如此重要的概念融入到我们的课本中,教学中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