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大致是说人的自我是一个圆点,虽然看似被定义成固有形态,但会扩散出很多新的可能,成为同心圆、偏心圆,成为一个不那么具象的圆点。
天天都想离开,却不知道该怎样脱胎换骨。这大概就是我从不看星盘和也不算命的原因:杜绝被“命运”套牢的最好方法,就是躲开那些会左右到你的声音。
一年半前,毕业几年的我正处在一个很不安的事业瓶颈期,手上的两个剧本推进的十分艰难。工作里充斥着各种伤害到原则的妥协,越来越觉得热爱的工作变了味道,却始终无法允许自己半途而废。
三年前,毕业没多久的我面对着要去上班或者跟组的抉择。所有前辈都告诉我,剧组很乱,工作太苦,意义不大。而另一个声音又告诉我,坐班是最磨损斗志的俗路,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搭进去创作力最旺盛的光阴。
四年前,班里组织了一场海边毕业旅行,时间刚好和毕业短片的交片日冲突。拍了作业的几个同学都决定跑去玩了,大家也都在极力劝我参加。“拜托,这可是一辈子一次的毕业旅行哎!”
六年前,还在一所封闭寄宿高中读书的我,因为太想靠自己的力量离开那个城市,于是接下了替自己的未来做决定的重任。从一无所知开始挑选大学、查找专业,准备考试、跑来北京参加艺考。
五年前,我虎头虎脑地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度过了特别充实的四年时光。
四年前,我用一场毕业旅行的时间剪辑好了毕业短片,这个短片帮我拿到了一笔奖金,也是我毕业前的第一笔存款。毕业后面临工作不顺、收入不稳时,这笔钱都是一颗定心丸。
三年前,我去试了跟了组,也试了上了班。吃了不少苦也挨了不少骂,得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在现场帮导演修改剧本,之后,这位导演带我写完了我的第一个电影剧本。
一年多以前,我适时放下对电影的执念,转换思维开始从事新媒体的工作。也慢慢发现,只有你对自己和自己在做的事建立足够的信任,才能不那么容易被别人定义。
对照着这一路的选择和结果,我更加相信:当你成为唯一能控制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改变1995》里有一段歌词:天才就怕不够天才,坏又不够坏。天天都想离开,却不知到哪里才能换骨脱胎。
人们总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命运可以决定很多事,但其实生命中的很多改变都是由你自己做出的。
。 当一个人真正想要改变命运时,力量是异常强大的。他会非常清醒的知道自己需要承担的筹码和心血。而太容易被他人的声音左右,往往源于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承担改变命运的风险。
。 记得《小森林》里女主角说过一段很喜欢的话:
当人生在某一个地方摔倒时,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发现都是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好像一直在同一个地方画圈圈,感觉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原点。但其实每次积累下的经验无论好的坏的都不在是原点,而是一个“螺旋”,看起来好像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但每次都是延展出去的。
画的圆圈不断变大,螺旋也在不断变大。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自己还应该再努力一把。
“那就再努力一把好了”几乎是这些年来,我每每对自己在做的事产生质疑,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无力时,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声音。
我们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盘旋,或快或慢,也总归是前进着的。但总要试着再努力一把啊,不然怎么知道真的是命运而不是自己在作祟呢?
和老杨在一起的时候,他是一个刚要面临毕业的穷学生,我们除了一屋子书和光碟还有不到两千块的积蓄之外一无所有。
我从宿舍搬走的那天,他说:真的要这样和我在一起么,会吃不少苦呢。我说:就算吃苦也不是因为你,是因为我乐意这么选。
昨晚在家翻看以前的豆瓣日志时看到这篇,老杨刚好走进书房,我看到他竟然莫名其妙地哭起了鼻子。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这些年我竟然从来没有为任何选择而感到埋怨或后悔。
和他一起生活,是我过往理想中的一部分,我为自己当时所选择的生活承担了很多迅猛成长的压力。现在和他继续生活下去,依然是我现实理想中的一部分,我们都为自己想要的自由在很奋力的添砖加瓦。
一直以来我都明白,学会“交换”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功课。就像茨威格在关于皇后玛丽的传记中写过的那句话:
生活就是很多时候的艰难交杂着一些好运气,很多时候的拥抱结合着一些坏消息。我们只能掌控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在自己能决定的事情上不被外界左右。
而命运本来就是流动的,每一个选择也都在影响着未来的某些时刻。
就像用墨流来描绘一幅图卷时,你可以控制自己下笔时的力道,却无法掌控墨汁的走向。人生的选择也无关对错,每一个选择都成就了今天的我们。只要心之所向,就该无畏前行。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