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不到,不可强行地创造机会;事情没做成,不要强行地必须做成。暗示人们做事情要审时度势,顺其自然,才能事半功倍。
出自《国语》,越王勾践继承王位后不听劝告急于攻打吴国,兵败后为奴三年,范蠡进谏勾践卧薪尝胆,原文: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
译文
三年后,吴王打发他们回国。一回到越国,越王就向范蠡请教说: “怎样才能做到措施有节制?”范蠡回答说:“措施有节制就要效法大地。帆隐薯只有大地能包容万物成为一个整体,养育万物不失时机。它生长万物,畜养飞禽走兽,然后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和利益。万物不论好坏,都使之成长以养活人的生命。
时令不到,万物不能勉强生长;人事没有到最终的转折点,也不能勉强完成。顺乎自然地处于当世,对天下事有适当的推测估计,等待时机到来时就把不利于自己的局面扭转过来,根据对自己最适宜的情况把已扭转的局面予以巩固。君王应和男女百姓共同从事耕织,消除百姓的祸害,以防止上天降下灾殃。
还要开辟荒地,充实仓库,让百姓富足。不要让民众旷时废业,以致成为祸乱的因由。天时将会有反复,吴国的事情也会有间隙可态者乘,只有懂得天地的常规,才能取得天下既成的利益。如果吴国的事情一时还没有间隙可乘,天时还没有转化的迹象,君王就应专心安抚和教育民众,等待报复的时机。”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谋略家范蠡认为:
时不至,不可以强生;事不究,不可以强成。
就是说做事要善于审视度势,抓住时机,时机不成熟不可以贸然行动;对于事物要研究分析透彻,找到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不可以违背事物的本质规律而采取行动。因此,一个人要想在哪个方面获得成功,首先就要研究这一领域的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缺晌看本质,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据此制定适应形势发展,合乎客观环境的措施和策略,如此才能获得成功。
正确掌握“人生三借”,为成功之道:
借势:时势造英雄,读懂趋势、把握趋势才能赢在未来。
《孙子兵法.兵势篇》中说: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这句话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追求的是如何形成有利的作战态势,而不是去苛求部下;行军打仗不是靠人,而是靠营造有利的作战态势。
懂得借势的人不容小觑,因为他们知道如何通过实力吸引更多人注意,放大自身影响力和成果,实现快速成长。
借智:聪明人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智慧的人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快速行动,节约人生成本、缩短成功时间。
借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造船出海,不如借船出海,善用借字,成就一生!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荷花定律。一个荷花池,第一天花开放得很少,第二天开的是第一天的一二倍,之后的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到了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有人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
很多人的答案是第29天。
标准答案是:“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同时,最后一步的临门一脚是关键的。
凭借坚强的毅力——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事情如果没有到变局的时候,不能勉强去完成它,就是;“事不变,不可强成”。顺乎自然,一寻天道,权衡天下大势,因势利导,因时制宜,这样天人合一,一定可以成大业。范蠡刚开始经商,绝不是说要创造什么,他是到一个地方,先了解个地方自然需要什么。为什么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不一样,因为生态环境是不一样的,而不是我们登高一呼要创造什么奇迹,我们在某一个环境里面,要看当地有什么自然的产物,有它最好的利益基础,把他好好发展出来,这就是经营之道。当年范蠡决定要离开越国,一定要选一个去处,他躲在太湖,一方面是怕勾践派人来害他,一方面他要了解一下当前世界的情势,这个叫谋定而后动,就是说策划好以后才决定到哪里去。
时势价值观是东方传统哲学的智慧,审时和度势,就是把握时机的转换,控制运势的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