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来AI(人工智能)的概念越来越火热,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在谈论这个话题,颇有“不知AI就会落伍”的感觉,当然谈论中有支持方,也有反对者。在这场争论不休中,舆论媒体的引导至关重要,但是反观身边的“新闻”(姑且称为新闻吧),将AI描绘的越来越妖魔化,似乎明天AI就要完全人类化,甚至统治人类。作为一个有这独立思考能力的理工男,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和大家分享当前AI发展情况,避免被媒体裹挟着。
2
其实AI并非近年迅速崛起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科学家已经展开了对AI的研究。当时AI阵营分了规则式和神经网络式,规则式的逻辑是通过将人类的知识与经验写入计算机程序中,通过“若X则Y的”方式进行研究,而神经网络式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在人工智能系统下进行的训练的研究。两者在发展中互相角力,交替领先。期间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成果如DeepMind和IBM的沃森等。直到2000年后才迎来神经网络阵营的大爆发。熟悉计算机的人士大概都清楚,AI的再次崛起离不开近些年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间的突破。首先云计算的突破可为深度学习提供强大的运算能力,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为深度学习提供海量数据的能力,最后深度学习的不断突破保证了得到结果的准确率,三者的完美结合最终导致了AI的再次爆发。
3
AI的爆发引起了各个国家的注意,美国是这场变革的发起者也是引领者,中国政府也不甘落后,颁布了各种扶持AI发展的优惠政策,希望能够实现弯道超车。李开复博士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互联网人工智能阶段、商业人工智能阶段、实体人工智能阶段和自主人工智能阶段”。在互联网人工智能阶段美国暂时领先,但是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最后谁能胜出还是未知数。商业人工智能段,美国基于早起积累的大量人才及经验始终遥遥领先于中国。而在实体人工智能阶段,中国拥有庞大的物联网市场,能够产生于数倍于美国的数据,因而中国后来居上的可能性较大。最后的自主人工智能阶段的实现,目前仍然有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可能在近期有所突破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综合四个阶段看来,AI最终中美哪个国家能够胜出现在预测还是为时过早,但为了推动技术变革的快速发展,李开复博士希望中美能够联手共同分享研发成果,推动这场变革快速前行(虽然理想很丰满,但是人还是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4
人们在为AI的发展带来的众多利好开心时,也有些人产生了担忧。担心AI的快速发展会导致大量的工作岗位被取代,人们将面临着失业的问题。担心AI的快速发展会不会导致人们逐渐被机器所奴役等等。确实,AI的实现会导致大量重复性劳动或者决策性较低工作岗位被机器取代,但目前阶段来说,机器终究还是机器,暂时无法拥有感情,无法感受到爱,感受到责任等,即使取代了人类的低端工作岗位,也会催生出其他的情感抚慰岗位(现阶段来说,将来AI可能会具有)。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我们不应该袖手旁观,应该参与进去,发现人类和机器本质的区别,人类拥有爱,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短板。对人工智能奴役人类的担忧目前尚早,当前的AI应用仍在“实体人工智能阶段”,距离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应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目前的深度学习阶段暂时无法实现。但是这并不代表未来不一定不能实现,科学家们需要未雨绸缪,站在更高的伦理道德层面对AI进行审视,在确保AI和人类能够和谐共处的情况下进行研究,避免过度的激进导致毁灭性的灾难。
5
无论接受与否,人工智能已来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拥抱变化,接受变化,并且在变化前做好准备。更多去关注人的本质,弄清楚人与机器的区别,在AI时代做好人与机器的协同,共同推进时代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