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琳达:持善念行走千里的“精神贵族”

王琳达:持善念行走千里的“精神贵族”

作者: 李雪燃 | 来源:发表于2018-07-27 17:12 被阅读222次

    【她是企业家,是慈善家,足迹遍布全球,却始终心系祖国。除此,她还喜欢被称作——教育人。她就是怡海教育集团董事长、学生口中的王妈妈——王琳达——一个持善念行走千里的精神贵族。有机会走近她,热情的她不吝分享自己丰盈饱满的人生经历,而从中我们感受到的则是她始终未曾改变过的赤子之心。】

    “做事,先做人。”在访谈中,她不止一次提到这句话。这是她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她送给年轻人的寄语。怡海的每个孩子都知道她的两个翅膀理论,即“做人”和“做事”之间要找到平衡点,唯此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做人,在她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持善念,有善心,做好人。多年来,她是如此说,更是如此做。善意积累,让她成为了“走到哪儿,都受欢迎的人”“做什么,都有运气的人”。而今的她,快乐享受着行善带来的福气。

    “害怕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善,就是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别人。“我很害怕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王琳达如是说。于她来说,帮助别人,这是一种本能,是再习惯不过的事儿。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据她回忆,从幼儿园开始,她就很热心。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肚子里拉蛔虫,吓得一直哭,她便到处跑着去找老师过来帮忙。

    对萍水相逢之人,她也不吝啬帮忙。一次,在深圳市政府门卫处与一位登记处大爷闲聊时,得知他女儿上学费用困难,她便积极施助。

    商业上,她也是能让则让,能帮则帮。在湖南长沙参加土地拍卖会时,一位同行联系到她,说自己早就相中这块地,想用它作养老、养生产业,希望她能退出拍卖。她认为,他在有益事情,于是二话不说,退出拍卖。

    南方雪灾、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在每一个需要站出来的时刻,也都有她带领“怡海人”走在了赈灾抗灾第一线的身影。

    随时在帮助别人——善念源于爱——原生家庭给予的爱。“我家的‘家风’就是有能力帮助别人是我们的福气,是我应该去做的。”她回忆,她的父母非常恩爱,从来都不吵架;他们都很爱孩子;且自己是幸运的人——她一直这么强调——交往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好朋友。

    而且她的家人一生都在不断地帮助别人——她的外婆是慈善家,每周带领很多女同伴到有钱人家里收衣服,之后洗干净施给穷人,还煮粥给穷人吃;她的妈妈也经常帮忙同学,带她长大的奶妈、保姆也是她给养老送终。

    在爱中长大,让她学会爱别人。首先是爱父母。爱父母爱到什么程度呢?她举例说,“爱到怕他们生病,连咳嗽不行”。爱又不断传递。她的儿女很爱她。“妈妈,你今天过得开心吗?”“妈妈,今天你运动了吗?”甚至对秘书叮嘱,“不要再给我妈安排会议,让她去运动”。

    “财富是跟着有德行的人走的。”她一直这样坚信。善付出,不计较回报;懂退让,不咄咄逼人……凭借这样单纯又简单的信念,她以人格魅力征服了很多人:深圳那位父亲,找了她十年,只为想要跟她声谢谢,并且亲口告诉她,他的女儿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长沙拍卖会上的那位同行十多年后,依然念念不忘她当年的退让。她的商业王国越做越大:作为最早进入内地房地产的港商,如今的怡海集团,涵盖地产开发、教育管理、金融投资、物业服务、商业运营、健康养生等多产业,尤其怡海教育,更是成为地产人办教育、企业家做慈善的典范。

    投身教育,是最大的慈善  

    善,是有能力不浪费,力所能及帮助更多人。而在她看来,投身教育,是最大的慈善,因为“教育是改变人性的方式。”因此,多年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她从来不遗余力。

    2008年,当时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的她知悉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在中国侨联支持下,领导怡海集团全程参与了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中学的重建。除了为援建北川中学捐款2000多万元,还联合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为北川中学派出首都优秀教师支教,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且每年她都会回北川中学看望孩子,检查孩子们的校服是否够暖、伙食是否够丰富。高考时,她还会专程从北京赶去给孩子们加油、给予鼓励。

    推动国内国外教育交流,她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如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合作,为“美中十万留学生计划”提供捐助;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合作开展公益项目“中美教师交换项目”;资助牵手计划-基层教师培训项目……

    除了捐款,她还亲力亲为建校育人。她的怡海教育集团,被称为“地产教育先行者”。

    20年前,通过招商引资进入北京房地产市场时,摆在她面前的情况只能用荒凉来形容:三个大沙坑,有30多米深,100多米宽;没有公路,只有土路,水也不通,电也不通,更主要的是没有学校。这要怎么办?王琳达找到有关领导商谈,但由于种种困难,教育部门只能建一所小学,且要三年之后才开始建设。王琳达说,那我们还是自己建吧——于是怡海走上了教育地产之路。

    她先后投入巨资,与名校开展办学,创办了以“教育地产”为特色的、跨省市(北京、湖南、四川、江苏、甘肃、湖北)乃至跨国(迪拜)的教育机构,且幼儿园、小学、中学、老年大学,无所不包,形成今天的怡海教育集团。在校学生近5千人,高考升学率连年达到100%。

    说到办好教育的秘诀,她只有一个字——爱。她爱员工,将员工当成家人——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她就为老师们建宿舍、建食堂、配校车,每年还投入巨资,给教师高工资补贴。

    她爱学生,把每个孩子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怡海花园学校为孩子提供一日六餐——这是王琳达自己孩子的饮食标准。而且,餐费收取很低,每月只要240元,其他的都是她自己补贴。之所以这么做,她解释,小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除三顿正餐之外,还需要水果等加餐才能补充足够营养。

    除此,她还发起多次捐资活动:2001 年,她个人出资1000万元成立“怡海奖学金”,奖励怡海优秀的高中学生;2004 年,建立“怡海华夏精英奖”,主要奖励从怡海中学毕业,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激励他们完成大学学业; 2007 年,又个人发起并出资1000 万元,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下成立“怡海教育专项基金”,对怡海在校学生、优秀教师、中国中西部优秀教师提供帮助……

    有了好领军人,怡海的老师们也都干劲十足、无私奉献:一位历史老师,带着偏瘫的老婆来给学生上课、补课,给他们讲人生、讲道理。在怡海,工作10年以上的人至少有50人,工作15年、20年以上的人也有很多。不仅员工爱戴她,他们的家人也很爱戴她,知道她要上电视,便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她出来。

    孩子们都喜欢叫她“王妈妈”,甚至有孩子说“她比妈妈还好”。这些孩子走出怡海多年,甚至到了海外,惦记着他们的“王妈妈”。还有北川中学的孩子们,在王琳达回去时,他们总会自发打出“欢迎王妈妈回家”的标语。于她,这已然是最大的回报。

    “王妈妈”的大爱:放眼全球看教育

    善,在更高层面上是要爱国。她是一个“家国情怀”很重的人:在国外,她喜欢被人称做“中国企业家”,以国之名冠于前,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在美国第五大道买房子时,只用20分钟,她就被说服并交了定金,原因就在于对方的一句话——第五大道尚未有中国人在那里安家。她要在第五大道上插上中国国旗;在塞尔维亚,她捐资助执政党获得大选,加深了其对中国的友好,被亲切地称她“中国妈妈”;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年会上,她连续几年成为主桌上的客人,成为第一个被介绍的人,她很骄傲,因为这是代表着中国企业家和中国教育人被认可和信任。

    而放眼全球看教育,她认为,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所以,一定要抓住“一带一路”这一教育契机。

    在她看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中国全球化战略,即要打造“全球共赢、互通共赢”的命运、发展共同体,即“把世界当成一个家,实现不同的语言、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作为教育人,理应承担起这样的宏大使命,“将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告诉孩子,将不同国家的精神内涵传递给孩子,否则20年后,我们的孩子是没办法在世界上竞争的。”

    基于这一战略,在怡海教育的小学的课程中,开发了“一带一路”校本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就对“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的文化、历史都有深入的了解。她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可以‘战天斗地’、可以‘全球走的’”。


    越慈善,越幸福

    ——列席全国“两会”海外侨胞走进怡海教育参观侧记

    “三八”节下午,趁有闲暇,作为东道主——怡海教育集团董事长王琳达带领来自日本、俄罗斯、新西兰、安哥拉、哈萨克斯坦等各个国家列席两会海外侨胞走进了她的怡海教育城堡。在半天的参观、交流中,大家更切身体会到了“越慈善,越幸福”这句话的含义。

    王琳达和列席全国“两会”海外侨胞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

    在怡海,每个人都爱她。走到学生中间,他们亲切地喊她“王妈妈”。走到教师中间,他们说,不见她会想她,见了她不想让她走。走到社区大学老人中间,他们也总喜欢和她打成一片。还有家长。一年级住宿班家长委员会代表特地在“三八”节这天送来鲜花,祝她及学校教师们节日快乐。

    一年级住宿班家长委员会代表送来鲜花

    被爱,源于先付出爱。“不管谁的孩子,进了怡海就是我的孩子。”19年来,这一理念体现在每个细微处。在怡海校园里有很多19年前的“老”物件被好好地用到了现在,如怡海小学风雨体育馆里的塑胶场地,消音教室,教室里的课桌、黑板,乃至电视机、投影机、空调等设备;怡海中学宿舍里的床、餐厅里的桌椅、会议室里的桌椅……其中有好些还是她亲自画了样图,跑去工厂选了最好的材料定做而成。

    图为学生在塑胶场地上上武术课,虽然经过19年但这片塑胶场地依然鲜亮如新。

    怡海社区大学是老年人的乐园:70多岁的老人手握毛笔刚劲有力;70多岁的老人弹起古筝,让你忘了她的年龄,只记得她的典雅;94岁不识字的老人却在这里学得画一手好画……说起这些,他们对王琳达充满了感激,说她为他们做了一件大善事。而说到她建老年大学的初衷,很打动人,“想让社区的人不再有愧疚感”——她无法释怀,因为工作繁忙,自己陪在父母身边时间太少了。(写于2016年3月“两会”期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琳达:持善念行走千里的“精神贵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ug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