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面对被奸杀焚尸的女儿,一个儿子面对被木棒打死的母亲。
警察缺少线索找不出奸杀女儿的凶手是谁,母亲把怒火发泄到警察身上,租了三块广告牌,质问警察的不作为。儿子亲眼目睹母亲被害的过程,但凶手获得轻判,关了几年就出来了,儿子心中一直憋着为母报仇的怒火,在大年三十晚上将凶手父子三人用刀杀死。
母亲忍了7个月的怒火,儿子的怒火则持续了22年。
中国人消除愤怒的方式往往是暴力,暴力也分两种,语言的暴力和肢体的暴力。
当年张扣扣的母亲和王家产生了冲突,一开始是口角,双方恶语相加,接着有肢体接触,发生了推搡,后来双方用上了铁棍和木棍,冲突升级,张母亲被张家二儿子重击头部,随后殒命。
在美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冲突的场景,如果一方将另一方打倒在地,被打倒的一方会反击道:“I will sue you!",我会起诉你。而中国大都会说:你Y等着,我去叫人。美国的冲突的第一道防线是司法,中国冲突的第一道防线是私刑。
在界面的报道中,张家和王家是邻居,因为做生意的事产生了矛盾。张母是一个泼妇类型的人物,喜欢跟人吵架,在自己身亡的那次冲突中,是张母先挑起事端。先是语言的暴力,上升到了行动的暴力,而在冲突升级的过程是双方家人参与的过程,张的姐姐去找来了铁棍给张母打破了王家大儿子的头,王家三儿子找来了木棍打中了张母的太阳穴。
米氏跟张母有一些相似之处,也很泼辣,谁都不怕,敢跟警察局公然做对,敢跟整个小镇的人为敌。米氏想还女儿一个公道,让凶手伏法。可是警察却告诉她,没有目击证人,没有任何线索,所有的嫌犯DNA都不匹配。这个案子可能会成为悬案。
作为一个母亲她是无比愤怒的,估计杀人的心都有了,但是她杀谁呢?难道去报复社会吗?
有人说时间会抹平一切。为什么张扣扣的愤怒22年还不曾抹平?
抹平米氏愤怒的是被解雇的警察Jason,杰森是一个很愤怒的人,他把给米氏打广告的公司经理用警棍打的头破血流,把他从公司二楼的窗户上仍了出去,抹平杰森愤怒的是去世的警察局长威尔,威尔死后给杰森留了一封信,告诉杰森他有当一个好侦探的潜质,在骨子里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当一个好侦探不需要愤怒,而是需要爱和冷静。
和菜头这样评论三块广告牌:这个电影讲述了一群人,讲他们之间如何通过一起突发事件纠缠在一起,他们是如何发泄心中的怒火,最终这种怒火又如何奇妙的平息下来的故事。
大多数人过着不如意的生活,各自有各自的苦难,而他们自己又是这种苦难和不如意的制造者之一。但我们又不会第一时间承认这一点,因此我们总是怒气冲冲,总想找个人来对这一切负责,却以为自己是有某种坚持。
这世界上大概没有什么人能比当代中国人更加暴躁和易怒了,《三块广告牌》是一剂好药。-和菜头
中国人缺乏反省和反思。周孝正曾经提到自己被邀请到德国驻中国大使馆参加一个活动,德国大使说过这样的话。德国人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上台,生灵涂炭。可是德国人一直在反思,为什么纳粹会上台,还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都支持他?
中国缺乏反省的一个结果就是不愿意道歉。我做错了事情对别人造成伤害了也不愿意道歉,不道歉的结果就是伤害更深,由身体的伤害变成心里的伤害,心里的伤害则会变成深深的仇恨,表现在外面就是愤怒和暴躁。
电影里,被突发事前纠缠在一起的人互相到有过道歉。虽然有时候道歉不会被接受,在病房里杰森向被他扔下楼的广告经理道歉,后者并不接受,说了句:I don't care! 可是不接受的道歉也会平息愤怒,广告经理回到自己的床边给杰森倒了杯橙汁,并用受伤的手把吸管调整了方向。被烧伤的杰森头部缠满了纱布,仅露出的双眼里满含着泪水。
如果王家能够主动找张家道歉,每年上坟的时候去给张扣扣的母亲坟前上一炷香,是不是可以避免这起悲剧的发生?
好的电影跟好酒一样,是能让人回味的。《三块广告牌》就是这样的电影,我在电脑上一口气看完了电影,又回头重复看了好几个片段,比如警察在起火的警察局专注读信的片段。
目前这部电影已经在影院上映,十分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就凭“一刀未剪”就值得去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