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第七章~《用全身心的倾听》,描述了妨碍倾听的十种行为,分别是:
- 建议。我想你应该。。。
-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
- 回忆。这让我想起了。。。
-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仔细品味这十条,好像每条都中招,大部分人,大多数时候,都是采用这十种方式对人的。
这十条,细细品味,又可以粗线条归为四类:
-
第一类:拉出来,转移你的注意力,忽视你的状态。建议、比较、说教、回忆、辩解都属于这种。这五种行为,直接忽视你的感受,着急把你拉出当前状态。
-
第二类:你错了,否定你的状态。否定,纠正都属于这种。否定,是否定你的感受和情绪;纠正,是纠正你的观察。这几乎是对感受的践踏。
-
第三类:画句号,结束你的状态。安慰、同情都属于这种。这两种,最具有迷惑性,看起来好像好心好意一样,实际上也是在忽视你的感受。
-
第四类:解剖你,深挖你的状态。询问,属于这种。你上来就深挖,太毛躁了,还没通情,就想达理,不容易见效。
个人感觉,这十个做法,实际上也有可取之处,只是需要把对方的情绪宣泄了之后,方可采用。
我们很多时候太急躁,一上来,就开始安慰,很容易把对方的感受逼回去,憋出内伤了。
书中有段文字,很好地描述了这个问题:
哈罗德·库希纳拉比在《当好人遭到了厄运》一书中述说了他的苦难。在他儿子临死时,听到人们的安慰,他极为痛苦。然而,想到20多年来他在别人遭遇不幸时也说同样的话,他更是伤透了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