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作者: 黛西巫巫 | 来源:发表于2019-08-29 11:46 被阅读0次

    先来看一组有意思的镜头:

    在电影《华尔街之狼》中,小李子提出一个要求:

    吃瓜群众是这样回答的:

    而一位擅长推销的聪明人,是这样做的:

    他并没有执着于笔如何如何,而是直接从客户入手,勾起客户的购买欲。

    普通人与聪明人的差异在哪里呢?

    在于一方知道供需关系,一方不懂,这是信息差别

    在于一方推销笔便想着卖笔——把笔卖出去,一方面想着——想要卖笔——得有人需要——勾起客户买笔的欲望,这是逻辑的差别。

    在于一方从笔入手,一方从人入手,这是角度的差别;

    在于一方说得断断续续,一方自信有力,这是情绪的差别。

    而这些差别又是如何无限扩大的呢?在于聪明人会花更多时间训练自己,这是刻意训练的差别。

    这些差别所在,便是五维基底模型。

    如果把人脑比喻成一台机器的话,信息效率、逻辑思维、辨证角度、情绪管理、训练提升

    ——五个维度对应着不同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从信息开始,谈论每一项维度的功能,以及相对应的提升方法。

    一、聪明的人,会把信息放在第一位

    聪明人与普通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对信息的重视程度。

    掌握了常人不知道的重要信息,便是拿准了暗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短路径。

    这就好比喂一个乞丐馒头,聪明人给了他两个,他只觉得香甜可口,再给一杯牛奶,又能刚好解他的渴。

    而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他已经吃了多少个馒头,仍往他嘴里拼命塞馒头,让他撑得恶心腹胀,叫苦连连。这时,成功学家还会告诉他,乞丐不开心,是你喂的馒头还不够多。

    对于想喝可乐的人来说,一瓶两块五的可乐,第一瓶值五块、第二瓶值两块五、第三瓶值一块五,多了的,比白开水还不如。经常做重复的事,吃同样的东西,会让人逐渐变得乏味,经济学上叫边际效用递减。

    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有人会思考如何搭配才能使收益最大化,而有人却只会一直喂馒头。

    目标是远方的那座山峰,你一定下目标,便迈开脚步开始跑,跑得大汗淋漓,呼吸急促。

    而聪明的人,会先查资料,问四方,去往那座山峰有几种方法,通不通汽车?汽车最近的停点是哪里,又有无缆车?

    出发决定结局。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最本质的物,便是信息。

    对我们来说,走近聪明人圈子的第一步,便是提升对信息的敏锐程度。

    提升小技巧:

    1、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清楚去哪里找信息很重要,知乎回答的质量比百度问答高很多,有些公众号大V的免费内容,比很多人的付费课程质量还好。

    2、培养信息管理能力。

    个人文件夹、网站收藏、知乎收藏夹,平时管理好,等到需要的时候,找信息会无比方便。

    3、如何快速学会一个技能?找到这个领域的老司机带你。

    Jim Rohn 曾提出“密友五次元理论”:你的财富和智慧,是你最亲密的5个朋友的平均值。

    因为他们关注的,与你关注的,有很大程度的重叠。

    而你们的关注点,又决定了你们的信息层。

    扩展信息渠道的方法1:和聪明人交朋友,和公司的大牛聊天,关注行业领头人的目标,学习这些大佬的思维方式,与他们一起关注那些前沿的东西。

    扩展信息渠道的方法2:刷TED演讲、上公开课软件、读优质书籍。

    接着我们来看更重要的内容:

    二、聪明的人,拥有强而有力的逻辑链

    数学物理公式的推导,福尔摩斯的推理,日常交往的察言观色,工作中的方案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都离不开逻辑链。

    可以说:信息影响你的上限,逻辑链决定你的下限。

    聪明的人,学得更快,记得更劳,因为他们能看到更本质的东西。

    一道数学公式,他们只需要想起初始条件,便能把结果推导出来。

    我们会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而聪明的人会告诉你,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我们一脑子浆糊,而他脑中的演绎一闪而过: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就是逻辑链。这就是差别。

    提高逻辑链的方法——演绎思维

    演绎推理的特点为:前提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只要前提对了,那么结果一定会对。所以,这是能带领你找到真理的方法。

    生活中,大部分的神逻辑都可以用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来破解。

    三段论的基本形式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通常,大前提会隐去,而神逻辑的神便神在大前提上。

    神逻辑比如有:

    挑什么毛病,你行你上啊!

    你自己怎么怎么样,有什么资格说别人。

    你行你上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评论。

    用三段论来阐述便是:

    大前提:人不能评论非自己专业(做不到)的事情。

    小前提: 这件事情你做不到。

    结论:你不能批评。

    很明显,这个藏起来的大前提恶意满满。

    又比如:一个妈妈教育小孩说:“非洲还有那么多穷人吃不上饭,你能吃饱就不错了,还吵着要喝橙汁。”

    看起来很有道理很有爱心,我们推演一下:

    大前提:只要全球仍然存在温饱、战争、疾病等问题,就不能提出其他诉求。

    小前提:非洲穷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

    结论:你不能提出其他述求。

    再怎么气势汹汹,把逻辑链一查,问题所在就显而易见。

    演绎推理的训练方法:

    1.琢磨网上键盘侠之间的战争,用三段论分析他们的逻辑。

    2.看辩论赛,看论述型的书籍,简单写下论点的逻辑链,即论证的全过程。

    3.写文章,输出是最好的锻炼方式,写文之后要多读几遍,检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是黛西喜欢写文章的原因之一。

    4.能读到这里的人都是愿意深度思考的优秀者,我想请你帮个忙,如果内容对你有启发,你可以花1秒钟点个赞后再继续阅读。

    下面我们来讲角度:

    三、聪明的人,懂得用不同方式看问题

    聪明人与我们的差异,是体现在看问题上的方方面面的。

    比如说,衡量一件事情是否要去做,不是看这件事情做了是否有益,而是考虑做了之后是否收益最大。

    有人喜欢花很多时间逛淘宝,就为了便宜几块钱。这是非常低效的,因为时间成本太高。如果你花同样的时间去工作赚钱,收益将是几十倍。

    同理,多花半小时去挤地铁,很多时候要比打的“贵”,那些要发到微信群求点赞帮砍的免费红包,消耗了人情,让朋友反感,其实才最贵!

    而聪明人,在分配一个小时的时间,脑里是这样计算的:

    刷手机=浪费1小时=消耗50元。

    锻炼=提升身体素质1小时=赚80元。

    学习=提升智力1小时=赚100元。

    所以,做事的优先级为:学习>锻炼>刷手机

    前段时间章子怡到戛纳参加国际电影节,发了个视频,很喜欢吃泡面的她,吃了4口后,便担心自己受不了诱惑,赶紧把泡面递给助理,让她马上拿走。

    普通人会被享受的黑洞吞噬,而聪明人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用理性对抗欲望,从而获取到更高的收益。

    在感情上,最蠢的人,莫过于依恋过去,想靠着自己的不断让步来留住对方。

    付出太多,割舍不去,便只能不断地投入。

    在经济学上有个词,叫沉没成本。指那些以往投出去的费用,这些费用浪费的也就浪费了,其实与当前的决策无关。

    一个输了50万的赌徒,他会想着:“我输了50万了,不行,我要赢回来。”

    这是赌徒心理,但沉没成本告诉我们,那50万输了就是输了,与接下来是否要继续赌下去毫无关系。

    有些人吃饭,不小心点多了。便会想着不要浪费钱,撑了也要吃完。

    可是,不管你吃没有吃完,花了的钱就是花了。事实上,懂得享受生活的人绝不会逼迫自己吃撑,因为这会让她把刚刚品尝的美味,通通变得恶心。

    看待问题的角度有很多,有意思的思维不能穷尽。我们能做的,便是多留意别人看问题的角度,在生活中积累。

    训练小技巧:

    在看书、TED演讲、读书笔记、碎片化阅读时,留意作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并且尝试为这种角度举上几个例子。

    四.聪明的人,能驯化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一只蹦蹦跳跳的小泼猴,而理智则是一个老船长。当你情绪失控时,猴子便会掌舵,东转转西转转,把你的轨迹弄得一塌糊涂。”

    这是我见过对情绪失控最可爱形象和贴切的例子。

    聪明人会驯化猴子,并且很清楚它在干什么。

    聪明人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在干什么。他们也会发脾气,不过那是带有有目的性的。发脾气,是他们达成目的的一种可控手段而已。

    驯化情绪,其实不难,重点在于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训练方法:

    1、上帝模式——跳出情绪圈

    当你察觉到自己情绪不对的时候,或悲伤,或愤怒,或者有一点怪,你就要跳出来。

    仿佛开了上帝模式一样,有一个冷漠的你在旁边看着自己,然后她问你:“你怎么了,谁搞砸了你的好心情?”

    你便想着原因,是不是仅仅是身体不舒服,还是上司的指责,又或者是男朋友的过错。

    然后一步步分析原因,找到最深层次的原因。

    当你开始思考的时候,老船长便会接了猴子的班。

    你还可以去买点东西补偿一下自己,哄一哄自己开心,叫朋友来吃顿饭或者睡一觉。

    2.反省模式——找准病根

    有时候,情绪来得太快,你还没来得及跳出去,就已经爆发了出来。

    这时候,你就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愤怒,亦或者悲伤。”

    “为什么我会说出那么过分的话。”

    “我的这种行为是从哪里学来的。“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对方的行为是否可以被理解原谅,我的行为又是否可以被理解原谅。“

    俨然像一个问题儿童,但没有关系,多想想,这对你有好处。

    因为你最后会发现,大部分的情绪爆发,是源于自己的自私、逃避、妒忌、自以为是。

    又或者是某项价值观与别人冲突,有根本上的差别。

    如果是前者,便多留意自己的情绪,是否总是源于这一点,如果是后者,便想一想你的价值观来自哪里,对方的价值观又是否值得推敲。

    每一次反省,都是在为你的人格补上一个缺口。

    来到我们最重点的内容啦:

    五.聪明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变聪明

    除了极少数天才,大多数聪明人的聪明,并非出生时便含在嘴里的,更多的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才与身边人逐渐拉开差距。

    也就是说,他们擅长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他们要让自己思维更灵敏,便多思考。

    他们想让自己见识更广,便多观察。

    他们想让自己思想更深,便多看书。

    智者多虑,不是因为智者才多虑,是因为多虑才成就的智者。

    而很多人,年纪轻轻,便停止了思考。

    他们去餐馆吃饭,吃得舒心,却不思考为什么会感觉那么舒服。是食材美味?还是装修得温馨,又或者是服务员的热情。是装修得好的话,又是哪里装修得不错,色调?光线?还是桌椅的高矮程度?

    为什么有些人什么都懂,因为他们观察过,思考过,总结过。

    这是提升智力的好方法——主动思考观察生活,分析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这不需要花费你大量的时间,仅仅只需碎片化的时间便可。吃完饭的散步,观察公园里的热闹景象;搭乘地铁,思考建筑工人为何要蹲在小角落里;去亲戚家,研究小孩子为何会那么嚣张跋扈。

    多思考,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越来越快;因为你调动思维系统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娴熟。

    也就是说,你正变得越来越聪明。

    最后,再送你四句话,一定要看完:

    1、“看100篇、1000篇回答,不如看精通一篇回答,然后深度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感悟,去把事情做好。”

    2、“赠人一赞,手留余香。我获得了你的鼓励,会写出更好的东西来回馈给你。”

    3、遇到好答主,一定要关注,不然下次想看就找不到她了。可以去@黛西巫巫 主页看看,10个万赞回答都值得细读。

    4、“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xi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