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说过,“ ... 我渴望死在尚能劳作之时,同时知道他人将继续我所未竟的事业,我大可因为已经尽了自己之所能而感到安慰 ... "
必需得承认,“卒于尚能劳作之时”,实际非常了不起。毕竟,对于大多数人,往往都是先失去自理能力数日、数月甚至数年,之后再撒手人寰。
“尚能劳作”,意味着一个人不但能照顾自己,而且还有为这个世界继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2
与之对应,失去自理能力,简称“失能”,往往是指由于意外伤害或疾病带来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损伤,导致生活或社交能力的丧失。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卒于尚能劳作之时”,其实是指一个人在终老时,身体依然健康、心态依然平和的一种状态。
3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很少有人能像罗素一样,横跨文理,在哲学、数学、历史、文学、教育学等领域,同时取得超常的建树。不过,罗素将近百年的漫长一生,从来不是一位安坐于书斋的学者,他的行迹遍布世界,对各种异域文化充满好奇与同情,且从不以西方中心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他国,他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家与和平主义者。
罗素先生一生的成就,让人赞叹。
而“卒于尚能劳作之时”,又何尝不是每个普通人美好的愿望或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