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段时间过的有些乱,居然忘记今天是周六,是中山公园书市开市的日子,但自己还是动作的很快,知道了今天是买书的日子,就骑车前往中山公园去淘几本书回家保存。
市场里的人不少了,市场里的书自己也有不少了,有的书不想要,有的书根本不能要,所以,到了书市开市的日子,自己去公园转转,无非抱着“淘书”的愿望,希望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书。自己的书也实在太多了,我的年纪摆在这里,有些书这一辈子只能保存、看一遍,想多看几遍,也难!
自己先转大框,想在便宜的书里捡到想要的书,但是有些看中的书都是自己收藏过多次的书,总是收藏这些书也没什么意思,还是要有些新意的书才好买回家看完收藏起来。
于是就看到2017年的《当代》(期刊和长篇)、《小说月报》(原创版和期刊、中篇小说)、《十月》(期刊和长篇)、《小说选刊》,一摞子38本!问了一下老板,这些书怎么卖?他说两块钱一本,我说全拿,多少钱?他寻思了一下,然后说70块钱!这个数目没超过自己荷包里的银子,没还价,掏出手机开始付钱。
本想再去转转,拿着这些货真价实的书,走路还是很费劲儿的,再说,自己也想尽快回到家里看看选中的书里都写了什么。
自己是买不起原价书的,打折书也买不起,都买的是这些二手书!买这些书剩了不少钱,思想的火种却没少盗一分。
自己把书拿回家,屋里热,自己就穿着裤头,躺在大厅里的地板上看书,白天有闲在家看书休息的人一楼上就我一个人。
自己看了几眼书,笔记就做了两页纸,感觉非写几篇文字不可了,自己休息一下,就把电脑拿出来,在电脑上噼啦啪啦打一阵,三四千字就写完了。
自己还是觉得有勤奋日更的底子,写作还是很顺溜的。如果没有勤奋练笔的功底,估计写这么多字会有些吃力。
感觉纸上的文字还是比网络上的文章扎实的多,想学写作,还是要多看纸上的书。
晚上在电脑上看文,在电脑上更文是舒服的,但是要说到看文,着实很不容易,在电脑上看文还不如在手机上看文舒服。
于是就看到了朋友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因为一篇文章毁了一个群的事,感觉作者写这篇文有些心不在焉,只是平白的叙诉,说的话也是没有对症下药。也许是我没有多读几遍的缘故,作者的用心我没有很理解。
我感觉文人真的很令人厌恶,就因为自己会写文,就臧否人物,就自以为是,都以为别人不行,自己高高在上,指点江山,好像自己不是人而是神一样。
好像某个朋友也批评过我这个缺点。但我还是老样子,改的不是很多。
朋友写的文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文乱发,要有个节制。我却觉得发文更要注意影响,像文中说的那个文人,发文写的都是乡里乡亲的那点事,人还在,就开始盖棺论定,臧否人物,摆自己的好,说别人的不是,从任何角度讲这都是说不过去的事,这不就是文贼吗?仗着自己握着杀人于无形的刀笔,一笔抹黑别人,文章是这么写的吗?臧否人物属于历史写作范畴,如果只是凭着自己的情绪写史,那会给当事人和后来人造成多大的误会!这样的文贼做法必须反对,要写史就要像《三国志》陈寿的做法,不因为诸葛亮处分了他的父亲就把诸葛亮抹黑,而是秉公执笔,有啥说啥,没啥不要乱扯没用的。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都被一些不要脸的文贼写成花脸,这样的事最好不要在这个时代发生!
至于朋友的想法,我觉得想法不对的话,在哪儿里发文都不好——写作,不是意气用事。
又看了一篇文,感觉女人总是会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因为自己觉得自己玩的玩具好,就卖力的吆喝,希望让别人一起来分享自己的所谓的“成功”经验,但我看了这个写了10万字的女人的文字以后,我还是有一句话要说:自己不是草根的人不要把自己当小白,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别人怎么看得起你?你给人家唱赞歌,说人家帮助了你,还不如说——你本身就具备写作的基础,人家当然要挖掘你了,如果你什么都不是,没人会挽留你,总是有人会放弃你!还请你保持好你的热情,珍惜你自己的才华!
再者,作者说“十万字的书一天看完”!我觉得这不是看书,想学到东西,不要这么看书!看书不是这么看的,摆花架子对自己没有任何用处。
再者,没有文学根基是不行的,你自己有,是你没看到。
再者,个人写作定位一说,我也迷信过,但是自己放弃了,写作是不能定位的,写作就是多样化写作,你又不是专业人士,你干嘛要定位自己的写作方向呢?你成天就写一种题材的文字,你不烦啊!
再者说——纯文学,我个人认为能担得起这个名声的作品除了小说,好像个人情绪很浓、除了塑造人物、渲染情绪、场面、过程的作品都可以称之为“纯文学”,纯文学里故事性强一些,文学性多一些,如果照你写的那些文字来看,感觉你写的不是纯文学,属于议论性质的杂文,浅近的故事性的文章,离所谓的题材还远,还有些距离。
我建议:好好读书,多练习,不要被人忽悠的不知道东南西北才好。
就说这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