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责任感教育
国内应试教育下的缺失

国内应试教育下的缺失

作者: 直男说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22:05 被阅读43次

    教育学课上的发言稿

    在这里先借用章太炎教师的一句话,“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教育一事我不懂,我想在座的各位也没有懂的吧。好了,闲话少叙,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主题吧。

    这几年教育改革在社会上的呼声很是热烈,尤其是十八大以后党国颁布了多份教育文件,可见教育改革实为国家一大事也。但是,教育应改向何方及如何改进还尚无定向,这实着让人困惑。然而,要改革教育,先要知当今应试教育下缺少什么,就如人得病就医,不知症状该如何医治?所以说,要先清楚国内应试教育的缺点,才可进一步优化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应着重放在中小学阶段,为什么?原因在于,中小学的阶段教育是对人一生来讲尤为重要的时期,尤其是中学阶段。对个人的习惯养成,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来说,中小学阶段是关键期。所以在傅国涌所编的《过去的中学》一书的封面上特别注明中学是“人生最关键阶段的教育和学习”。

    我虽然成长于应试教育下,多少了解些它的缺点,但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国内应试教育下的缺失,我阅读了些资料,大多是对国外教育体系的介绍和过去民国学校的讲述。不是说我认为国外好或过去好就读了这类的书,现在国内也是有优秀的学校与教师的,只不过是读书方面的兴趣罢了。我能力有限,仅总结了一下几点,诸位来看看我所讲的是否正确,若有误可指正交流。

    一、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诸位,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为何会是如此呢?问,考试的试卷里有吗?有,只是知识点形式的背诵与简答论述。再问,教师重视这个吗?重视的话会出现这种情况吗?可以说,在当今学校里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是空白的,诸位请扪心自问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寡便可验证我所说的是否正确。

    我有兴趣于世界史,所以我知识多集中于世界史方面。诸位请随我的思绪,来了解一下西方。西方国家的教育中蕴含着浓厚的本国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其中以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潮最为典型。诸位可知其否?此三大教育思潮分别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思想,法国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潮和德国的理性主义教育思潮,此为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潮,是文艺复兴以来出现的一股教育思潮。诸位请看,这三种教育思潮是否蕴含有英、法、德三国的传统文化?英国的绅士,法国的浪漫,德国的严谨,尽在其中。此所谓一种教育,一种民性。

    提到我国,不知诸位认为最能代表我国民性的教育方式是何种教育?孔子学院?那是在国外开办的对外教育,不能作为代表。以我来看,相较于英国的绅士观,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君子观,英国可以发展其绅士教育,培养绅士,那么我国也应大力发展君子教育,培养君子,并以此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品牌。不知诸位可赞同否?这是我对中国独特教育品牌的看法。

    刚那是题外之言。在国内如此倡导民族复兴的今天,竟出现了国民道德沦丧的局面,哀呼吾国!问,民族何以复兴?唯有文化兴邦。南怀瑾教师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却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国民之所以为国民,而不为东洋人或西洋人,只唯我国有其深邃灿烂的传统文化,或曰国学,此为国民得以立于世界东方之根本所在,正如傅佩荣教师所说:“国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现如今,他国文化在国内大行其道,喜呼?悲呼?请诸位自行判定。

    内地如此,不知其他各地如何呢?关于此题目我查阅了台湾教育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可谓是截然不同。台湾在国民教育时期,它的教育目标明晰,就是培养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以及能进行终身学习的健全国民。所以在其《语文课程纲要》中,明确的将“体认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其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而“中华文化的精髓”便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所以台湾国学教育中统一的哲学基础便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儒家文化随着我国的历史而发展,早已成为我国文化的代名词,同时也是先民思想精髓之所在。儒家文化的基本就是修身,学问的目的,也是学习做人,可以说儒家真正的本质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如果仅认为传统文化的教育只是学习背诵文言文那就想错了,而文章的背诵正是学习古文化的一种有效地学习方法,这是自古就以认定的。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基础在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这正是儒家所倡导的也是内地中小学教育里所欠缺的传统价值观教育。

    不仅台湾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就连我国东邻日本的文化课上都有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连从右向左翻,竖排繁体的阅读方式也有借鉴,让人误以为这课本来自中国。请诸位事后查阅一篇名为《比中国还中国:日本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章,这里我就不讲太多了。

    民国时期,即使是到了民族危亡时期,学校都没有放松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授。那时学生的成才率要高于现在时期,这也是为什么钱学森会发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样的疑问,我想这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关。民国时期即使是学习理科的学生国文水平都不比文科生差,为何?因为他们在中小学时期受到的是严格的国文训练,他们使用的是有着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优秀教材,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的教授,在学习了各种文体后,自然也掌握了许多的传统思想,这对其人生的指导意义是有帮助的。这就是老一辈人成才的基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

    可惜的是建国后领导人对教育的忽视,尤其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加上一场文化浩劫,盲目的学习西方,使得今天的教育成了今天的样子。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我们成了无根的国度,造成了一大片的文化真空区域。不过可喜的是,政府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诸位中有兴趣的可去查阅,就两页,不是太多。其中在各阶段指出:小学阶段,要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为重点;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今我国的经济正腾飞不已,孔子学院的开办正方兴未艾,当他国人民学习国学的人数不断增加时,诸位应反思国内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否应该?如今的儒家文化圈中,唯我国社会最不具备儒家特点,我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保护的却不用心,以至于竟有他国公然与我国争夺哪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虽然园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在世界上不在少数,但像我国这样的着实罕见。

    二、课堂多元化的缺失

    多元化的课堂我认为是西方学校教育的一个成功点。以前有先生问为什么国民的创新意识上不去?我当时并不知其答案所在,直到我在阅读了几本华人介绍西方国家的教育的书时,我才意识到,是国内的课堂不够多元化,以至于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尽管我准备这节课有一段时间了,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讲课时起我就在找书看,到现在也没读多少,是不是我的阅读速度太慢了?还是说我的阅读方法不对导致我的阅读效率不高?我以后注意。我已读的书有陈之华的《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现在不是第一了,谁是第一我后面会讲到),卡尔·威特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李泽武的《为未来而教,中国大陆首位华德福主课教师日志》,李晓雯,许文杰的《没有教科书,给孩子无限可能的澳洲教育》,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其中李泽武的那本《为未来而教,中国大陆首位华德福主课教师日志》中提到的华德福教育是一种起源于德国的教育方式在成都的试行与开办。卡尔·威特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而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自传小说,这两本书在刘学委的课上提到过,不知诸位可看否?这是我提供给她的,虽说她也没看就讲了。

    我所知的国外教育的共同点之一就是教师在对待教材的态度上。在国内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课堂里,教师一本教材连教几年的情况在我所知的国外教育中是绝对没有的。在芬兰与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中,处在一线教学教师的自主权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们有权选择自己认为适合学生的教材,甚至可以不用已有的课本,由教师自己找合适的材料来教育学生,这一点在华德福的课堂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华德福学生的课本用个词来表达可以说是DIY式的,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在本子上写出一天的课程,写到哪里就学习到哪里,看着很是奇特。

    由于老师的自主权很大,再加上没有统一课本的束缚,这样的课堂往往充满了灵活性。不知诸位可有清楚国外教育的?当我国学校还在探讨如何寓教于乐时,芬兰、澳洲早已做到了这点,不仅是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也是如此。所以在芬兰、澳洲等地当教师是很考验教师的能力的,当然,他们也是按照这样训练的。所以在芬、澳两国当教师没有像在国内应试教育下说当老师很枯燥的,想当教师的诸位课下一定要阅读关于国外优秀教育的书,不仅对于个人开阔眼界有好处,对于教育这一词的深入理解也有帮助。

    举书中一例,便知澳洲教育其优点所在。在《没有教科书,给孩子无限可能的澳洲教育》中第87

    页这样写道“数学课的三角函数,课程的规划不会单纯地由教师在台上讲解完公式与范例后,发几道作业题给学生回去练习,而是教师先在一堂课里教导基本的公式与概念后,利用作业或报告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懂得计算器与电脑软件中的函数概念后,练习用测量仪器作一份实际丈量建筑物的报告。整个课程下来,学生不只会接触到数学学习领域的知识,还会实际操作科技学习领域的科技产品,包括计算器、电脑软件、绘图软件、照相机,等等。”像这样多种学科融汇于一堂课中的教育叫做“整合教育”,是否要先进于我国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式教育?像这样的课堂不只学习一种知识,而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很是培养学生实际思考与操作能力。我国现在就缺少这样的整合教育,所以要改变以往课程知识以点开始,以线贯穿的局面,从而形成以点开始,以面覆盖的全面性的知识体系。

    说点题外话。现在美国政府倡导学校培养“STEM”型人才,什么是“STEM”? “STEM”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词的首个英文的缩写,所以“STEM”教育就是教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在国家实力的比较中,获得“STEM”学位的人数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美国政府“STEM”计划是一项鼓励学生主修这四门学科领域的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我国在这方面成就如何我不清楚,但从中诸位可以清楚,只修习一门功课在现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是不够用的,所以学校课堂整合教学方面的开展是很重要的。而我国在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学校分科太专业,从中小学起就分的如此清楚,以至于有不少学生不知其兴趣所在,所以到大学选专业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这便是我们现在所受教育的缺点,请诸位反思。

    华德福的课堂多元化比较有意思。以他们的人文地理课为例,华德福的教师会把学生带到当地去亲自体验当地的人文民俗,当然是就近而言。教师会安排学生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参加当地的社会活动,还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当地的特色物品,比如编筐之类的。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对知识的理解要比单纯的背诵课本要强的多,诸位认为如何?

    课堂多元化的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多元化的开展说到底其实是教师教学意识与方法的多元化,所以重点还是在教师的修养上。若教师教学的创新意识强,以新鲜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乐在其中,不拘束于单一的思维,怎会不出创新型人才?

    三、 启发式教学的缺失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从我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说,我是没体验过这种启发式教学,不知诸位可曾有?不排除国内学校有这种教学,但我是没见识过。

    说到启发式教育,我就想起一个笑话来,虽是题外话,但还是讲出缓解一下诸位的疲劳。这个笑话是这样的:因为有校长听课,地理老师想用一点儿新招,所以一开始他就使出了启发式教育。他把教具一个地球仪放在讲台上,问学生:“大家看一看今天这节课多了什么东西?”学生们也看见了地球仪,但看到更多的还是校长大人,于是异口同声地说:“校长!”老师一听答非所问,就又启发到:“校长是东西吗?”

    现在回到主题,我常听说“如果学生的知识是一杯水,那么教师是知识就是一桶水”,我认为此话说的不妥,诸位怎么看这句话?学生那句没问题,问题在教师那句。如果教师是一桶水,请问诸位杯该如何得到桶中的水?联系实际想一下,用舀的?应该不是吧,谁会用杯子舀桶里的水喝。那会是怎样的?应该是倒的,将桶中的水倒入杯中才对。所以这样的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学生的知识是教师灌入的,而且桶中的水是死水,早晚会有用完的时候。所以那句话该这么说:“如果学生的知识是一杯水,那么教师的知识就是条溪流”。如果教师的知识是溪流的话,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活的,不会过时也不会有用完的时候;其次,学生要想得到知识的话就要自己到教师那条溪流中去取,所以这样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这是我的看法,诸位有与我观点不同的课下可与我交流。

    启发式教育在外国应用的就比较出色,以美国为例,我在网上有看到介绍美国学校教育的博文,名字较长,名为《哈佛“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这就是差距!中国大学的灵魂已经失去!》,诸位课下可去查阅。在文章里这样写道:“美国教育的聪明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

    天就是感悟的时间。”通过这段话诸位应该清楚中美教育的差别了吧。看看美国基础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文章写道:“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所以,“中国的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而不知其智慧所在。

    为什么美国学校和中国学校不一样?原因在于美国启发式教育着重于学生想象力的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的实在因素。”除了想象力的培养,启发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现在诸位应该清楚中美两国教育上的差距了吧。

    为什么我国存在应试教育?诸位请思考一番。黑格尔说过“合理即存在,存在即合理”,虽然我国应试教育下的灌输式教学尽管被人们诟病众多,但还是有其存在的道理,诸位可知其道理何所在?我国社会正高速发展,需要众多的人力资源,为了更快的追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学校会尽可能多的交给学生各种知识,所以像美国学校里留给学生感悟知识的时间在中国的学校里是等不起的,因为学校在比拼升学率,在比拼学生的知识深度,如此畸形的发展就造成了我国的学校犹如工厂制造业般的向外“产出”人员。

    那么有优点吗?当然有,在三年一次的PISA排名中,中国上海地区参加并连拿了两次冠军;在国际奥数评比中,中国参加了20年的比赛,连拿了15年的冠军,为世界所瞩目,这不正是我国所自豪的吗?不知诸位可了解何为PISA?PISA全称为Program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译文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测试有阅读、科学和数学三科。上一次测试是2012年,今年还会有一次,诸位可关注上海的成绩,上次上海的成绩为数学613分,阅读570分,科学580分。为什么我只说上海而不说全国呢?因为中国就没有全境参与,而其他参与国均是全境参与,所以外国的媒体不服,比如美国的《时代》就撰文《中国学生排名“作弊”》,说中国欺骗世界学生排名机构,诸位这样认为吗?诸位可知上海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吗?网上不是流传着这句话嘛,“上海人看全国人都是乡下人”,这反映了上海地区的富有。有的外国人认为现在中国的教育完全是市场式的,只要某一地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办高质量的教育,这也是为什么东部地区的教育会远优于西部地区。上海便是如此,其教育水平之高在全国排名前列,比如高中升学率全国为24%,而上海为84%。诸位课下可深入了解一下,我是比较认可国外观点的。

    关于PISA说的有点多了,回归主题吧。我国的学生在国际上真是为国争光,可是学生长大之后会怎么样?诸位请想一下,国民中可曾有获得若贝尔科技奖?可曾有获菲尔兹奖?菲尔兹奖是数学奖中的最高荣誉,堪称数学奖中的若贝尔,每四年颁发一次,用来奖章世界上那些40岁以下在数学领域里有重大成就的学者。外籍华人有得此奖的,而国民中没有,这不是很能说明我国教育体制下的学生缺乏持久的继续学习与创新能力吗?这便是我国启发式教学缺失的直接后果,也是解答钱学森之问的原因之一。

    我想诸位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我国在千年古代的很长时间里一直是科技领先于世界的,然而西方国家仅在近代短短的两百年的时间里远远的赶超了我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育与思考的结果。我国的古法阅读为点头,意为肯定;西方的阅读为摇头,意为否定,所以“科学的本质在于怀疑”这句话出于西方。我们现在虽阅读样子与西方无异,但其本质我们还远未领会。

    四、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缺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把老师所教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但在忘掉知识的同时还留下了一点什么,这留下的一点东西就是教育。”诸位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留下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一种意识,一种什么样的意识?一种对社会有用的意识,也就是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里所严重缺失的。

    问诸位,诸位就学可有目标否?又为何考研?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识从而从事于知识性的研究,为已知的知识做出自己的贡献?或只是为了那一纸文凭,为了以后的工作而奔波?我想后者多而前者寡。这便是我国的教育目的,从出发点就与外国不同。我国读书利己观古已有之,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讲的都是为了过上舒适的生活而读书,而学习。外国人怎么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从提到自身修养的角度提倡学习。

    诸位在入学院前可曾服务过社会?我是没有的,来了这里以后才接触到志愿活动,一种没志不愿的活动。看网上的博文,同样是美国的教育,美国教育里就有着明显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在美国社会上有着高学历但从事着一般性工作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他们并没有抱怨,认为时不我济,探其缘由,美国学校认为,培养高学历的人不是为了让他们从事高档工作,而是为了保持住本国的民主性。诸位,中美两国的教育理念的优劣之分一目了然吧。如果不够明显,我再举一例。在美国若要成功的升如大学,除了要有良好的成绩外还要有对社会的服务经历才可以。所以看美国的高中生往往会在上大学前要休学一年,有的学生就在这一年里出过国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里做志愿服务,用来补足因为高中学习而没完成的社会服务经历。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美国的学校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服务,并将其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看待。在美国的高中教育体系里,是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而是以“公民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观念中,培养学生成为“责任公民”。这与我国相反,我国的学校多在口头上教育学生要养成社会责任感,没有多少实际行动,以至于学生也是说的多做的少。

    我国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不仅学校教育要反思,社会也要反思。学校现在是靠升学率与就业率的高低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在教育界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形下哪所学校还会顾得上学生的什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即使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现如今的社会会让学生显现出来吗?学生敢吗?作了好事被讹诈怎么办?这都要好好斟酌。

    学生是人,因为国内教育种种的缺失以至于有的教育不把学生当做个“人”看待,将学生视为有关自身利益的一种非人化的事物,从而出现如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等犯罪行为。再加上有的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低下,将学校搞的乌烟瘴气,这让今后有意从事教育行业的我们感到迷茫。

    综上便是我对国内应试教育下教育缺失问题的看法。谢谢诸位的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内应试教育下的缺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dw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