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的历史,由一个民族的骨骼书写;刻骨的回忆,让风干后的眼睛又莫名地潮湿。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0187/0dd7f5c98ccc3c17.jpg)
大约2500年前,哈尼族的祖先从青藏高原来到哀牢山这个边陲山区,发现富饶的河谷地区已经住满傣族人。
这是一个和平的民族,在有限的自然资源面前,没有选择纷争,而是选择了开拓。他们沿着哀牢山向山上出发,希望可以找到合适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他们来到山腰,看到了赤裸裸的红土地,看到了荒芜的贫瘠,但是他们同样看见了土地旁边的森林,森林里面流淌着溪水。他们就以聪明的头脑,开始与大自然进行年复一年的较量因地制宜,在坡缓的地方开垦大片田地,坡陡的地方开垦小块的田地,甚至在沟边,石隙也开垦出土垄。每开垦出一块,便用石块在田地周围砌起围墙,防止坍塌和流失。于是,土地就一层层地积累叠加起来,形成漫山遍野的梯田。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0187/71118db3c09d35da.jpg)
梯田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像元阳梯田这样高大、雄峻、铺张的绝无仅有;世界上的梯田绝大多数都是旱田,不可思议的是,哈尼族人居然要在梯田种植水稻。这是一个民族古老的智慧,他们信奉“山有多高,水有多长”的箴言。他们引来山泉灌溉,泉水在透彻地灌溉一块田地后,继续向下,一层一层,曲折萦回,逐级灌溉不停,一直流淌进入谷底的河流。谷底的炎热,又蒸发了大量的水汽,上升变成雨水,输送到哀牢山的山顶。水的循环,水的利用,在那么旱的年代,在几千年以前,就被这个民族所掌握。
一层层的梯田仿佛一道道河流、瀑布从山顶垂挂下来,想像不到它跌下山谷时将惊触起多大的浪花,和引起世人多大的惊讶;那最高的层次隐没在云端,甚至已经不是人的想象力所能到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0187/5da3436751837be4.jpg)
假如把哀牢山的梯田比作一片汪洋大海,那么每一层梯田就是一道细碎精巧的涟漪,或者一片滔天狂暴的浪潮。而且这浪潮和涟漪不单是一翻滚的白色,也不是单一跳动的碧蓝,而是捉摸不定的彩色,是变幻无常的彩色。在炽热的阳光下,它反射着阳光的金黄 、耀眼、闪亮,刺得人无法睁大眼睛;在遥远的苍穹下,它是纯蓝的,蓝得离谱和夸张;在低沉的天空下,梯田开始愤怒,翻滚着黑色的波涛,向着铅色的云朵咆哮。
这壮美不仅仅来自于广阔和浩渺,更是来自于哈尼族人的辛勤和努力。在梯田中耕种着的他们看上去是那样的渺小,彷彿不小心就会被忽略。可是,又怎能相信,这偌大的梯田,就出自于他们的雕琢。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0187/c956eba80708d266.jpg)
仅仅把他们称为“山岳神雕手”的赞美,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对“愚公移山”的故事的另一个演绎,是水滴石穿一般的壮举。世世代代,无穷无已,创造着惊世的杰作,他们使用双手,挥洒血汗,或者还利用了更加强大的工具——时间。在时间里,无数人生老病死,无数人秉承着继续,于是元阳梯田隆然突起。
岁月的冗长和历史的变迁,见证了哈尼族人的智慧和顽强,造就了妙笔的丹青和随意的油画,生长了世世代代的希望。在元阳梯田的怀抱中,想到最后,就是什么都不曾想过,任风淡风轻,任鸟鸣山幽,只是静静地,如雕塑一般僵直在站立,连呼吸都不属于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0187/76c9efd78673baca.jpg)
*梯田的高大,使得劳动者显得那样的渺小;但也正因为梯田的高大,说明了亲手创造它们的劳动者的伟大。
*元阳梯田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巳达1300多年,被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列入中国七大田制之一。
*元阳梯田有的山上,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多级,这在中外梯田中是十分罕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