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脱不花《沟通的方法》
1 什么是沟通
一个活生生的心智
总能发现通往可能性世界的窗口。
一个不开放的心智总能把所有的窗户统统关上。
沟通是在干什么?是两个人在交换信息。如果一个人全程只输出了自己的信息,而没有接收他人输入的新信息,那么,他就好像一个没联网的封闭系统,沟通是没法在这样的系统中发生的。
反过来,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应该是怎样的呢?别人的建议、智慧和感受都可以进入我这个系统中,成为系统的一部分。之后我通过运算,输出一个更好的结果——这才算是完成了一次沟通。
让自己在沟通中保持开放性,不是要展现姿态,而是真正地把对方的意见吸纳进来。所以,评判一个人开放性的高低,最简单的检验标准就是他有没有从沟通对象那里拿到新的信息,能不能因此输出一个更好的结果。
开放性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2 开放性
开放性=扩大共识+消除盲区
乔哈里窗被认为是“描述人类互动最有意思的模型之一”。乔哈里窗把人们的信息(或者意识)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我知道、你也知道的信息,这是沟通中的共识区,双方享有的信息完全对称。
第二种,我不知道、但是你知道的信息,叫作我的盲区。
第三种,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叫作你的盲区。
第四种,我们都不知道的信息,这是特别“可怕”的一类,因为它是沟通双方共同的盲区。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会让我变得傲慢;而那些你知道、我不知道的信息容易让我丧失安全感,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沟通的意义恰恰在于,通过不断同步双方的“信息流”,让共识区慢慢变大,让盲区越来越小。
如果想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乔哈里窗,应该如何着手呢?简单来说,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穷尽自己的已知。在和别人沟通前,先在笔记本上列一列,通过此举穷尽你知道的事项。
第二步,盘点自己的未知。有哪些事是你应该知道或者希望知道的,这是你跟对方沟通之前需要“做功课”了解的。
第三步,尽可能探寻对方的已知。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对方多说出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有些事情是你们都知道的,有些是对方知道、你不知道的,还有些是你们都不知道的。因此——
第四步,探寻你们双方共同的未知,一起寻找答案,进一步扩大共识。
3 沟通的意义在于不断地交流信息,努力消除彼此的盲区,扩展双方的共识区。这首先需要我们整理好自己的信息,主动把它们展现给对方。
4 我们要探寻对方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多说“我们”,把对方的问题转化成双方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并把责任背到自己身上来。
5 开启对方的开放性:每说一段,都问问对方意见。不要问对方“明白了吗”,而要问“我刚才说清楚了吗”。提问时可以策略性地点名,或者“露个破绽”,抛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帮助对方打开开放性。
6 上个台阶:万能接话
万能接话“是个思路”、“有启发”。
“是个思路”这短短的一句话,不论你说了什么,对我而言,肯定是一个思路。没有评价你说得对还是不对,没有关闭谈话——哪怕我不同意你,只要无关价值观和法律,大部分情况下,我都可以说这四个字,保持沟通的开放性。
“有启发”,不管我受到的是什么启发,比如一个经验、一个教训,都可以说它们“有启发”。当你给出这样的反馈时,对方也会觉得你在沟通中保持了开放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