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曾经我们学校毕业生的家长,在微信里跟我谈了现在孩子的问题,孩子今年上高二,开学两个月在家里竟然待了一个多月。不是因为课堂违纪被停课,就是自己故意找事要求回家。学习不思进取,一点学的积极性都没有,而且还早恋了。家长真是急死了,愁死了。打也不敢打,骂也不敢骂,孩子还直说在家没意思,在学校也没意思,自己都抑郁了。家长简直要气蒙了,你说怎么办吧?
到现在,家长似乎明白了,是自己以前对孩子太溺爱了,都是自己惯的。
刚看了一个詹大年的讲话,讲到了问题孩子的问题。我们初中有很多的学科,一个学科一个老师,很可能这个老师一个星期上两节课,还有可能缺课,很可能一个老师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并不认识班上几个孩子。那么这样的课程纯粹是以课堂为目标,以人为手段的。当我们的课堂以人为目标,以课堂为手段的话概念就不一样了。我们学校课堂是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学习的方式是自主学习。
很多人问我,詹校长你那里的问题孩子如何管理的。我告诉大家,我们的学生是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丑小鸭中学的教育方法,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始终认为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应该被这样对待。这些所有的疗法,其实就是“关系疗法”,或者叫主体疗法。主体疗法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学生是关系的主体。我认为,抑郁是因为找不到主体价值。教育问题的本质是生命问题,而生命问题是生物学问题,是心理学问题,是教育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未知领域的问题。
我们的孩子往往处在两种关系之间,一种是跟成年人的关系,即跟老师、家长的关系,一种是他跟同伴的关系。那么我们的孩子一般就在家庭、学校这两点之间,事实上这两种关系远远不够。我们的学校也好,我们家庭也好,还是我们社会也好,应该允许学生,或者帮学生建构第三空间的关系,因为人的幸福感往往是又第三空间的关系,或者说第四空间的关系,或者第N空间的关系带来的。
现在我们的学校、社会、家庭,往往没有给孩子提供“第三空间”的关系。其实不能正常上学的孩子,在往往不能正常上学的同时,跟家庭有关系,跟亲子关系也是有问题的。因为他的关系很单一,因为关系有“问题”了,就成为“问题孩子”了。来丑小鸭中学的孩子,都是不能正常上学的,都是不能正常跟家长交流的,也就是说跟学校同伴的关系,跟家庭的关系,是断裂的。更可怕的是,这些孩子,没有建构第三空间关系的能力,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第三方关系的空间。孩子不是因为玩手机而学习不好,而是因为学习不好才玩手机,学习不好是因为关系不好,关系不好是因为情境不对。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他就生活在单一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或者同伴关系之间。
教育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父母处理不好与孩子的关系,打骂也好,溺爱也好,都会造成问题孩子的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