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今年86岁了,体格还算健壮,只是因为前些年不小心摔倒骨折换了人工髋骨后,行动有些不便。再加上,高龄有些耳背,其他都还健康。 每次回老家,必去看外婆,因为那里有我最初的童年记忆。
童年的我,住在外婆家是一大乐事。记忆中的外婆从来没有发过火,永远是一个乐观快乐的人,就是最生气的时候也只是皱皱眉头。外婆总喜欢叫我们“乖乖”或者“孩儿”,直到现在也是,在外婆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孩子,就连妈妈、舅舅在外婆眼里也永远长不大。想想看,好像所有人在外婆眼里都是孩子,就连姥爷未去世前,也被外婆当作孩子似的宠着,哄姥爷吃药,哄姥爷吃饭…… 外婆喜欢出门,就喜欢到处走走。在外婆年轻时的那个年代,所谓的走走也只能是窜窜窜亲戚,或者赶赶集、听听戏。前几年,外婆曾有过要到我这里看看的想法,终究因为路途遥远被劝阻了,现在自觉年龄越来越大,也不再提起了。外婆特别爱听戏,只要听说哪里有唱戏的,不管多远,不管家里多忙,都要去。因此,妈妈、小姨现在想起还有时埋怨外婆为了听戏不顾家里的孩子的事情。其实,我挺佩服外婆,在那样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还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喜欢听戏,也喜欢唱戏,现在也是,没事就能来两句。就在去年,还到小姨家住了几天,听了两场戏,谈起来很知足的样子。当我们问起外婆睡眠怎样时,外婆说挺好的。偶尔睡不着就是因为某场戏突然有几句想不起来了,常常一想就是几天,看来,还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外婆是个热心肠,就爱打听事,可如今外婆老了,耳朵背了,行走不方便了。就连孙子都已成婚生子,时代也已变了,大家根外婆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了,很多事情也懒得跟外婆解释了,再加上耳背,声音大了又会让外婆误解是态度不好。看得出来,虽然是四世同堂,外婆却越来越孤单了。就连外婆最疼爱的舅舅,也劝说外婆少打听事,少出门。 原来,老家有个风俗,就是正月十六走亲戚,能除百病,也叫“走百病”,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相信了,但外婆对此深信不疑。年轻时,每到正月十六,必叫妈妈回去,无论刮风、下雨,没有车步行也得回去,小时候的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妈妈非要带我们回去,想来是外婆的意思,祈求一年健康。现在,外婆年龄大了,不再叫子女走百病了,而是自己非得走百病。每年春节到外婆家拜节时,外婆都要抓住大家的手,一个一个的询问,正月十六谁来叫她。常常问了一圈,都没人答应,毕竟年龄大了,腿脚不便。抵不住她的央求,前年妹妹替妈妈把外婆接到城里的家里,待了一周。到去年过年,外婆反复说,“婷婷,叫的我不错,一年都没感冒啥的!”去年,记不起是不是有人答应叫外婆,好像是外婆等了一天,也没人去叫她。只记得正月十六过后,妈妈听说外婆等了一天,后悔的不行。今年,外婆见了妈妈,还是要妈妈叫她,但退了一步,只待一天,不住下,妈妈于是答应。主要是家里都是地板砖,不防滑,而且梯坎较多,行动不便,暖气也不如舅舅家热。说起客观条件,没有谁家比舅舅家适合外婆了,毕竟常住,而舅舅也算个细心的人,外婆常活动的两间屋都专门铺了水泥地面防滑,外婆卧室也装了两块暖气片。于是,今年的正月十六,妈妈租车接外婆过来吃了一顿饭后,就送她回去了。听妈妈说,去接外婆时,外婆已经在门外街上等候了,我能够想象,外婆一个人拄着拐杖,站在胡同口,翘首以待的身影。如果说,外婆也有信仰的话,也许这就是外婆的信仰,一年就盼着这一天,换个环境,有人陪她聊聊天,然后,预示着这一年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一般一年回去一次,一年也就见外婆一次,从去年春节到今年春节,我们聊天总是感叹一年365天过的太快,我总是疑惑一年的时间对于86岁的外婆来说,是怎样的感觉,但我不敢问。 每次见到外婆,外婆总是抓住我的双手不放,笑着谈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即使很多事情都谈过多遍了,我依然喜欢听。真的就如书上说所,年轻人没有回忆,未来都是展望,而老年人不敢展望,满满的都是回忆。我喜欢听听以前的事情,听听那些吃苦的日子,只是,每年只有那么几个小时能陪着外婆聊天,是不是太少。可是,如果每天都陪着外婆,我会不会厌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会努力做到不厌烦,因为若干年后,也许会成为同样的一个有点孤单的“外婆”。
今天,突然想念外婆,不担心她的衣食住行,而是对她的孤单有些无奈。新的一年还是祝愿她身体健健康康,心情快快乐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