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有一年春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爸爸讲起了当年他高考时,为了追求更稳定的生活,放弃了喜爱的化学,而选择了军校。
“我一次次在夜晚回到做决策的那天。”
“我一次次梦到自己穿上了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过了很久,我的化学梦终于没有再来纠缠我。”
我有些心疼地看着爸爸,突然画风一转,他随口说到:
“所以你的动漫梦也是多么的不切实际,还好被我扼杀了。”
02
我做过很多梦,但好像都长得差不多。
2岁的时候,别人看电视剧,我看广告。
一群小朋友在一起围着电视,别的小朋友盯着电视看剧情的时候,我在一旁自顾自地玩耍;电视剧中场休息开始放广告时,我就会立马冲到电视机前守着看广告。
但凡看过的广告,我总能一字不落地背下广告词。那个时候大人开玩笑说:“不得了啊,这个娃娃长大肯定是广告业天才!”
后来上了小学,美少女战士、圣斗士星矢成了我的关注焦点,每天放学后匆匆扒几口饭,就冲到电视机前看着俊哥靓女打坏蛋。
那个时候中国的动漫还没有现在这么厉害,蓝猫淘气三千问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和日本动漫一对比,简直拿不出手。
于是,我给爸爸说“我要成为一个漫画家,拯救中国的动漫。”
上了初中,我做过作家梦;
上了高中,我做过新媒体梦。
高考完,选专业的三天,这些梦都碎了,因为父母的一句“不好找工作”,长期逆来顺受的我只得败下阵来。
03
我一直过着别人眼里理所应当的生活。
上了小学理所应当地读中学,再读大学;
成绩好理所应当地选理科,因为文科是“没有出路”的;
想找好工作理所应当选工科,因为工科出身的人更吃香;
选公司理所应当选体制内,因为福利好、待遇佳还稳定。
我被别人的意见裹挟着,做出了“理所应当”的抉择,却发现过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过的很不自在,但所有人都安慰我:“过段时间就好了”“以后就习惯了”“以后你会来感谢我的”。
这些年我不断问自己:“会吗?”
不会的!
因为,这不是我的选择!
我过着所谓“正确”的生活,不过是大部分人的选择。
“十万只旅鼠不会错!”
《管道的故事》里,作者这样嘲笑提桶人的世界观——旅鼠长途跋涉跳海自杀,只因为所有的旅鼠都如此,因此没有一只旅鼠去怀疑,这样做是否正确。
人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新闻上说外面的世界很危险,身边人因为因循守旧而过的很平稳,于是,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变得幸福的人却好为人师地告诉你:
你不应该选择自己想要的,而应该选择和我们一样的。
04
我有个妹妹,从小就很有主见,父母长辈为她的未来操碎了心,可她就是不听。
高考失利,家里人都劝她留下来读所在省市的好大学,她不听,硬是要去北京读一个排名靠后的学校。
因为分数不高,所以她只能选林业。每年回来,七大姑八大姨总问她:“你以后干什么啊?去守园林?”她只是笑笑,不说话。
大学要毕业那年,她跨专业考研,考的竟然是与林业毫不相关的编导!
家里人都说:“好好的林业,干嘛要学编导啊?以后去哪儿找工作?导演有那么好当?”
甚至有亲戚操心她的工作,帮她联系家乡体制内的工作。
现在,妹妹毕业了,在北京和朋友合开了一家酒吧,干着写剧本的工作,作为一个新人,给央视写剧本,一个剧本拿得到十几万。
这十几万,比那些亲戚的年收入高很多。
05
我一直很庆幸自己的时代里有互联网。
跳出了自己所在的井底,看到外面的世界有这么多不同的活法。
原来那些做自己选择,跳出舒适圈的人过得也不赖,甚至可以说,过得很好。
我一直在想,爸爸当年如果被化学梦纠缠得不行,突然放弃军校,转而去学化学,会不会在化学界一往无前,成为一名影响深远的化学家?
而我,如果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今天是不是已经活跃在我喜欢的领域?
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被以为正确的观念困在了原地。
会变好吗?
不会的!
那些“会变好的”“会习惯的”“会适应”的话语,终究只是自欺欺人的骗局。
心里的感受会告诉你:你会因生活的麻木而变得没那么痛,却不会因此而感到幸福。
我是梦婕,我想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