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练字、读书,健康生活每一天。
第53天
期盼开学
在家里宅了一个月,盼望开学的心情日益剧增。以前放假,对开学也充满期盼,那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但这次的期盼中,多了份无奈,甚至有份解脱。不正常的假期,不正常的工作,人都要不正常了。
从1月24日起,疫情防控工作加强,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汇报健康情况。各班都是要求学生在微信小组群里汇报,小组长再按时间节点报给老师,然后层层上报。
后来为了保存档案,利用金山文档实现多人在线同时填表,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我把学生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学生的基本情况都提前填好,就给学生留下填写体温那一栏。在后来,市里为了便于大数据管理,又要求利用钉钉智能填表。
这项工作,到今天,整整一个月了。每一次变化,都要好用几天,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或家长掌握操作流程。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家长,能问N边。不过,说实话,我还是喜欢能积极学习,互相询问的家长和孩子的,最起码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是让人欣慰的。那些不看微信,也不关注孩子的家长,最让我们头疼。老是失联,微信不回,电话不接,表格不填,作业不交,大家都宅在家里,你说你能咋办。
每天早上提醒填表之后,大多家长和孩子,都能按时做好这项工作。但总有三五个学生,微信千呼万唤,电话联系三五次,才能完成任务。实在是影响心情。
健康填表如此,学习也如此。从2月17日,延期开学,开始利用网络学习。每天提交作业又成了一件老大难的事。当然,一大部分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地,个别学生让人感到特别累。
其中一个孩子父母离异,跟着奶奶,为了网上学习,奶奶想办法借了一部智能手机。第一天,没交作业,微信里催,第二天还没作业,打电话告知他奶奶,第三天,依然没有作业,跟她奶奶联系,他奶奶说:网上学习这三天,孩子可下劲了,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还得催着才放下手机睡觉。奶奶不知道孩子在干啥,觉得抱着手机就是在学习。实在没办法,我建议他奶奶每天让孩子用手机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因为所有的功课加起来,也用不了一个小时。他奶奶答应配合,两周过去了,这个孩子一次作业都没交过。鞭长莫及,我也没辙。
这是父母不在身边的。还有父母在身边的,目前每天让催的有三个孩子,健康报表催催还能完成,作业就愁人了。高兴了就写一次,不开心了就不写,好歹不叫出门,既叫不成家长,也不能揪到眼前看着,可谓是“你有千条计,我有老注意"。
“还有多少多少个人没填写表格。没填的孩子赶紧填写了。”
“某某某填健康报表了。给你电话也不接,你要急死我了。”
“为按时填表的孩子点赞。这是一群做事认真负责的有心人。”
“任何一段经历,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做家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帮孩子一把,促使他的进步。”
“以后孩子有什么问题,就不要埋怨孩子咋咋咋的,先想一想作为家长,自己尽到教育的职责没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
“某某某,每天的作业记录单,你的后面都是空白的,你不觉得不好意思吗?你要再不交作业,以后就别再说是我的学生。我很生气。”
表扬,批评,提醒,劝诫,甚至威胁,啥招都用了。每天泡在微信群里,就为了完成这一两件事,耗去了太多时间,真觉得的不值得。
一向支持我工作的家属,看着我每天抱着手机,不是编辑微信,就是批改作业,要不就是拨打电话,说我瞎认真,放假期间,每天都如此严重的骚扰家长,背后挨骂都不亏。
总觉得孩子们小,一个都不想放弃。可是如果孩子的成长,缺了家庭教育,少了父母的教导,学校教育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呢?
心烦的时候,就想陶行知的这段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被上天派到人间,都是独特的,都有他的作用和价值。于是,淡定,淡定……
想想那些支持咱工作的家长,主动要求承担体温统计任务的,在微信群里帮助别人填表的,忙着给他人介绍进钉钉班群的,有事主动给老师联系的……温馨的人,暖心的事,还是多的。
想想那些学习态度认真,作业书写工整,在家既学习又锻炼,时间安排合理,学会了整理房间,学会了做饭的孩子。还有那些作业连着多次纠错,都不灰心和孩子,隔着屏幕,都觉得心疼,在心里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好样的。”这些孩子让人爱不够,这些孩子将来也是好样的。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再想想,那些令人头疼的孩子,也许就是瓦特牛顿爱迪生……不想了,瓦特牛顿爱迪生小的时候肯定也不懒散。
自律的孩子不管在啥环境中,都能打开正确成长的模式,懒散的孩子没有合适的氛围,就开始了自由的原始状态的成长。
两极分化啊,愁人咯……
啥时候才能开学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