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感恩】
我的嗓子没有再严重,当我克制自己想表达的欲望,尽力让孩子们自我展示时,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或紧张或大方,都是自然而美好的。我感恩孩子们的自由表现,不拘谨,也不张狂。虽然调皮好动了点,但很快能在我的要求下做好。
家长义工们很给力,帮忙分发小食品,陪着孩子们一起去看望老人,为孩子们拍摄。帮助我照顾好媛媛(一个困境儿童)。
活动组织很顺利,孩子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感恩姚君涵的妈妈为本次活动的开展付出了辛劳,感恩小伙伴丛颖(一位小学美术老师)忙前忙后,为我们找音乐,为我们拍照。
【要让这一天变得很棒的方法】
生命有期限,但当你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在努力中完善自己的时候,跟人相处之时不断地调整自己,你就会发现,生命也是无止境的,可以无止境地趋向美好。
【正向自我肯定】
真正的美源于内心,真正的强大,是接纳自己的任何模样。
【我今天做的好事】
中午12:15来到媛媛家时,她的祖奶奶一个人在厨房里吃午饭,一大碗厚厚的白米粥,估计是早上多的,就着一大碗不知是多少种蔬菜、豆子的杂菜,算是一顿午餐。因为赶时间,我简单说明来意,她告诉我孩子在楼上房间的床上,还没起来。
我赶紧来到楼上,透过玻璃看到我招手,媛媛一边啃着一片苹果,一边盯着手机里的游戏,抬头对我微笑,算是跟我打招呼了。我问她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去参加萤火虫活动,她连连点头。在我的帮助下,她很快穿好衣服,一个人很快下楼穿袜子去了。我赶紧追下去,却看不见她,大声喊她,听着她的应答声,在楼梯间的门缝里找到她。见我发现了她,她咯咯地笑着,跑出来,在外面的晾衣架上找到袜子。穿戴整齐,我们一路奔跑,到路口坐上车去往今天的活动地点——敬老院。
媛媛很健谈,懂的东西也多,还很有礼貌。当我中途接到电话时,她赶紧闭上嘴巴,等我听完电话才再跟我说话。我赞扬她这是有教养的表现,她很高兴地告诉我是在故事里听来的。看到路中间有只小狗时,她提醒我不要撞上了小狗。真是个善良的孩子。
我们的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分站自从2019年11月成立以来,通过开展共读、劳动实践、传统节日(气)等活动,指导家长亲子陪伴,提升陪伴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习兴趣。希望用我的微薄之力,带领家庭和孩子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来到活动地点,家长义工们非常积极地配合,孩子们积极参与,大家讲述雷锋故事,了解身边雷锋的故事,最后回到我们自身该怎么做时,孩子们有点语塞了。我把媛媛在学校擦墙壁时手拿抹布的照片播放出来时,孩子们知道了,学雷锋就应该落实在这些平凡小事中。大家都从自身谈起,说了自己学雷锋的做法。
最后,我请孩子们把带来的饼送给那些老人时,大家都开心地去做了。在与老人的接触中,孩子们把爱传递给老人,有的还跟老人来了个拥抱。
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传递着善良与爱意,表达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为孩子们的成长点赞。
活动结束,在媛媛的要求下,我送她去爷爷的厂里。她给我指路,还调皮地称自己为我的导航,真是个可爱的孩子。在她的指引下,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她爷爷的工厂,看到她扑进爷爷的怀抱,我把活动中多的饼干、糖果交给她。看着孩子开心的样子,我的心里宽慰了很多。因为我一个人带着她,路上没能停下来给她买点吃的,没能答应她陪她玩一会儿感到抱歉。
【我要如何改善】
白天过得用力一点,深夜睡得安心一些,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我今天经历的美好事物/幸福时刻】——读书时光
1.读《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二篇之《学生不懂事与教育智慧》
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通情达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
“不懂事”可以理解为不成熟,而人的成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参与交往实践活动过程中完成的。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
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两个成长的任务,一是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二是要建立起自己的良好的健康的防御机制。这两者都要适度适时地成长发展,否则就会被评价为“不懂事”。
【个人觉得,这个“懂事”“不懂事”的概念太宽泛,孩子根本无法穷尽概念的内涵,因此,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孩子自然是“错误”很多。】
学生“不懂事”一般会有几种表现。一是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这种学生往往在班级里成绩不够好,习惯也不尽如人意,他们容易被忽略,所以他们基本的被关注,或交往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于是通过做出异常举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陆鑫浩就是这样的情况。他的家庭对他的关注度不高,或者说不知道如何与他交流,回应他的需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的“不懂事”。】
二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满足自己的需要,学生想要什么自己心中很清楚,但想不出合适的方法来要求老师或同学予以满足。【陆鑫浩依然符合这一条中的所有表现。】
三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自我中心,没有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情商的重要表现,很多孩子缺少这种训练,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明确的原则标准,孩子没有在某些场合要遵守一定规则的意识和习惯。
四是没有合作意识,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行为特殊。【这里所提炼出来的四条,陆鑫浩条条躺枪,他就是个十足的不懂事的孩子。】与人合作的前提是能够包容和适度的妥协,而妥协很可能要委屈自己,“不懂事”的孩子不知道也不会妥协,于是常常被看成是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其实,这些孩子是可怜的。他们的父母不懂教育,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让孩子错过了受教育的关键期。因为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从家庭开始逐步实现的。因此,学生的“不懂事”往往是家庭造成的。】
面对“不懂事”的孩子,老师需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当我们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有效的方法后,应对他们就能游刃有余,成竹在胸,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知己知彼,“百教百胜”。
2.“读—思—行”~“才—情—趣”
任何一位事业有成的名师,都无法绕过“才、情、趣”这三个支撑点。才,让他们站得高;情,让他们入得深;趣,让他们教得活。
要想让自身快速成长为“才、情、趣”兼具的优秀教师,就要在“读、思、行”三方面多下功夫,把专业阅读、专业反思、专业实践和专业写作作为发展重心。
读:永远是成长中第一重要的元素。首选阅读经典性的教育理论专著。
阅读一部分哲学著作打打底;阅读一些当代名师的课堂实录及经验总结,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阅读一些百科知识类的科普读物。
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第二级台阶。青年教师该思考些什么样的教育问题呢?首先该思考的,是“既然我的生命已经和教育联系在一起,那么,我该如何从教育教学行为中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等有关人生与事业的宏观问题。其次该思考的,是如何把每一节课上得愉快陶醉,是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消耗获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到这一点,也一直在思考中调整、提升,希望走进我的课堂时,所有的孩子都能永葆上学的热情。我一直追求着、实践着……】再次该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尽快成长为名师,是如何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是如何摆脱繁琐事务对灵魂的纠缠,是如何创造条件观摩学习。【不仅要思考,也要行动起来,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好。如何做,也是我需要思考的。】最后该思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个个性鲜明的学生。
在“读”与“思”的基础上,青年教师更应该把“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予以落实。行是践行阅读中学习到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技法,是把日常思考的诸多问题放到教学实际中进行验证。青年教师最需要强化的,正是“行”的决心和能力。【刘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有着深刻的思考,看得出来,他也正是在实践中这样走出来的名师。】“行”的另一种表现,是专业写作。培养专业写作习惯,以教育教学随笔为主要方式进行。
能够将“读”“思”“行”三方面目标逐步分解落实的青年教师,其“才”“情”“趣”三方面的能力便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建立在专业阅读、专业反思、专业写作和专业实践基础上的专业成长,必然也会带来心灵的进一步充盈。
当然,专业阅读、专业反思、专业写作和专业实践这四者会沿着“形成—融合—提升”的路径,滚动式向前推进。,形成第一次融合。四种能力和谐交融,便能够形成远大于个体能力之和的新能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灵健康成长,便进入一个新的平台。
在新的成长平台上,“形成—融合—提升”的路径依旧会持续性发展下去。每一次循环结束,青年教师对教育的认知便会提升至一个新的位置。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将目标分解成具体可行的专业阅读目标、专业反思目标、专业实践目标与专业写作目标。在各个时期,应体现出逐层递进的发展差异。
【对照以上阅读内容,发现自己之所以至今碌碌无为,自然与自己缺乏科学的成长规划有很大的关系,缺乏阶段目标的设立,对于成长的各阶段也缺乏清晰的认识。我已然错过很多的成长关键期,所以现在再次出发,不谈有多大的成长,但求不误人子弟,不辜负学生和家长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