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购买了简书会员,买完后才看到有很多文章推送都是关于会员的收益或者会员的好处,这时我突然发现我当时购买会员居然是一种惯性行为。
像是腾讯会员,可以额外看剧,当时由于可以多看几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毅然购买,微信自动续费了两个月后,我有试过解除会员,看不了就不看了呗,硬撑之后就很不习惯,会发现有很多看不了、看不成或者是画面不够清晰还是忍不住。之后就开始逐渐沦陷,有句话说的好,打不过的“敌人”就加入。
我会因为各种何老师的综艺买芒果会员,因为《阿甘正传》买优酷会员,越加一发不可收拾,知乎会员看文章,百度网盘会员下载快,只要能给我带来便利,我就会买,后来不光是会员,像是游戏首冲6元,几乎是成为我玩游戏的标配。
那么会员到底可以不可以买?
会员就是商家一种饮鸩止渴的盈利模式,可以看到去年“超级点播”的出现,就是商家在不断的挑战消费者的底线,你可以清楚点发现以前,一个会员可以清清爽爽追剧,现在还有“专属”的会员广告;期待畅快听歌,居然迎来比非会员还少的曲目资源。
各大平台的会员机制是一种留住人的手段,那么在会员已经成为习惯的现在,“超级加倍”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
会员可以买,但买过之后,待遇却变得越来越低,不如像简书一样,将会员分级,没级权益清楚明了,不同人根据不同需求选择自己的消费等级。
市场的分级是每个公司在最初设定时,就会做的一向工作,像是对于风景旅游区,我们会从所处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收入阶层还有社会心理等不同方面进行划分,那么我们的会员制度能否更具市场分级而进一步划分,就如同QQ会员有绿钻、黄钻等。
或许可以在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服务,福利的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