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假性弃掷欲求式教育:父母的没有要求,在孩子心里是对他们的不认可(

假性弃掷欲求式教育:父母的没有要求,在孩子心里是对他们的不认可(

作者: 妈妈友时代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09:26 被阅读0次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这样对孩子说:

——没事的,这个成绩爸爸妈妈已经很满意了。

——没关系,我们觉得这所学校也很不错。

——没事啦,这个排名已经很好了。

然后,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对别人是这么说:

——我们从来不给孩子压力,对孩子没啥要求。

——我们觉得过得去就好,不想也不敢对孩子有要求。

——现在的孩子太叛逆,说不得更打不得,对他们一旦有要求,就会反抗,甚至还会做什么极端行为,这样真的不敢有要求啊。

假性弃掷欲求式教育

泛指一些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没有什么要求,安于现状,推崇所谓的“快乐”学习。这种现象很多都是孩子成绩不是很理想,性格比较叛逆,很多父母在无法和孩子沟通的前提下,内心产生很多“假想敌”,这种“假想敌”会让一些父母不断地放弃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敢对孩子有要求,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无欲无求式的教育。                             

很多父母认为,不给孩子压力,不对孩子有要求,那是一种对孩子的宽容,一种民主,甚至觉得自己心态很好。却没有想到,在孩子眼里,这种没有要求其实是对TA的不认可。

案例引子

我的孩子在一所市重点高中读高二,成绩还不错,平时排名在年级30名左右。前一段时间参加了地理等级考,本来她的地理还不错,预估自己能考个B+或B,结果成绩出来才C。她有点接受不了,成绩出来后,连续两天没有去上课。其实我和她妈妈觉得没关系,安慰她没考好就没考好,无所谓的。

 本来以为这件事也就过去了,但是没想到,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里面说什么生活中自己强颜欢笑,其实真的很累……我和她妈妈越看越不对劲,越看越有问题,越看越害怕……

我觉得我的女儿有心理问题。

案例陈述

我和前妻离婚好几年了,孩子的监护权在我这里。一开始,孩子跟着我住,虽然我很忙,但我在自己经济能力的允许下,给她请了个煮饭的阿姨,平时专门照顾她的生活。后来想到孩子也需要陪伴,而我的工作是很难有自己的时间,所以前年她就去她妈妈那里了,如今已经一年半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我前妻基本不沟通,即便是孩子的事情,我们也是通过微信的方式来传达。我呢,一个大男人更加不懂得沟通了,每个星期孩子的兴趣班都是由我负责接送。为了培养感情,还经常性带孩子一起吃个饭,但每次她从坐下来到离开饭店,都是机不离手,连吃饭的时候都低着头看手机,根本不给你和她说话的机会。也许就是因为这,我对她基本没要求,只要她开心就好。

记得,她中考前一直和我们说,她想去市区好的高中。我就说,你有这个想法是不错,但是也要符合实际,要接受现实,你的成绩去市区好的高中是有很大难度的。后来,一分之差和本区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上了本区排名第二的高中。但我和她妈妈都没有说她,更没有骂她,我们都认为很不错了,已经很努力了。期间,她有抱怨体育分数太低了,如果能29分就好了,这样就能去区最好的高中了。当时我觉得很不以为然,虽然以我现在的资源,在她体育考试时,打声招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我觉得没有必要,得几分无所谓的,我们又没有要求她体育必须满分。                             

这一次因为地理等级考考得不满意,期末考试的排名一下掉到了60名。但,我和她妈妈还是没有说她,更没有骂她。我们认为,只要她开心就好,考试有点起伏很正常,没必要因为一次考试就给她压力,对她有要求。                                 

我就奇怪了,我们根本就没有给她压力,对她没有什么要求,她怎么就在朋友圈说那些丧气的话呢?怎么就觉得有压力,需要每天强颜欢笑呢?现在的孩子到底要我们父母怎么做呢?

案例分析

从父亲的陈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对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孩子没有要求。在很多孩子的心里,对我没有要求,要么就是我真的特别优秀自觉,不需要父母说什么要求;要么就是我特别糟糕,特别差劲,父母对我已经没有任何要求了。所以,父母的没有要求,在很多孩子心里就是你们对我的不认可。 

1.父母成为“讨好型人格”,孩子缺乏存在感

父母因为离异,内心对孩子会有一种负疚感。这种负疚感会让父母下意识地想对孩子好,补偿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不管是在言语上还是行为上,都不敢对别人有要求。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异,她在家庭中的存在感是失衡的,因为她得到的存在感永远是单一的,单向的。孩子在家庭中需要的存在感是多元的,是多向的,甚至是需要互动的,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意义上地获得存在感。                                                  

2.父母没有要求,孩子有自我要求

父母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们在孩子的学习上是没有要求的,或者说不敢有要求的。但是这个孩子不管从她中考想去市区最好的高中,还是这次地理等级考想要得到B+,她对自己都是有要求的。当孩子对自己有要求,而父母却恰恰相反,对她没有要求,那么孩子就会滋生一种自卑和自我怀疑的心态,她会下意识地认为——在父母的心里和眼里,我只能是这样了。     

而很多孩子,在自己的学习上,基本不会和父母提要求或者说要求父母对自己有要求,但孩子不说,并不代表孩子内心不需求。

适当的,有底线有原则地对孩子有要求,其实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可,一种认同。这种认可和认同会直接激励我们的孩子往上的动力和自信。


“孩子,我知道你很累很累,但当别人都在飞的时候,我不希望你还只是在跑... ...”

             ——《隔壁的学霸是怎样炼成的1》


“妈妈,不是每一条都适合我,那条所谓的成功之路上有太多的脚印,我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足迹?怎么不保证迷失在别人的脚印里?我不想复制别人的路给自己走,而是想创新一条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复制。”

 ——《隔壁的学霸是怎样炼成的2》


从一岁上常青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到学区房热,铺天盖地的辅导班热,教育成为了烧钱的游戏。

到底是我们在绑架教育,还是教育在绑架我们?谁是目前教育体制中的“替罪羊”?

——《今年,我们学而思1:家长“替罪羊”》


讲述一群新时代强国世代的热血少年和他们的羁绊精灵,组建起了一个特殊的龙的传人研学旅行社,重走丝绸之路... ...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密码1:龙的传人》


庄锋妹

笔名无萱草,上海松江人,系松江区文学协会会员。中国青年出版社新青年成长教育“妈妈作家”亲子创作项目重点扶持和签约作家。

中国新时代女性自助、互助和共助组织“妈妈友时代”(ID:mamayoushine)创始人。

中国新时代青少年趣缘、分享、共生+生态型社群组织“强国一代读书会”(ID:qgydreading)发起人。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谢谢!


主 办: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青年智库论坛办公室

承 办:中国妈妈友时代论坛

责任编辑:张佳莹

本文为庄锋妹原创作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和本平台联系,谢谢!

转载请注明来源:妈妈友时代微信公众号(ID:mamayoushine)

本公众号所有创意由“捷特(上海)文化创意工作室”所有。

相关文章

  • 假性弃掷欲求式教育:父母的没有要求,在孩子心里是对他们的不认可(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这样对孩子说: ——没事的,这个成绩爸爸妈妈已经很满意了。 ——没关系,我们觉得这所...

  • 跆拳道精神,是孩子成长必需的教育

    //跆拳道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认可// 在中国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没有教育好,等到孩子出问题了,措手不...

  • 无条件的爱(364/365天读书分享)

    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情感健康成长的必要养分。父母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确信自己是被父母认可并深爱的,内心的欲求始...

  • 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的背后,是父母对孩子的不接纳、不认可。 不被认可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这将是孩子成长路上最糟糕的经历。...

  • 正面教育

    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真的是希望的,每个人的家庭教育观,育儿观,对孩子的要求不一样,教出来的孩子也不...

  • 分享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什么样,远比要求孩子做做什么重要。 在孩子还小、对世界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

  • 谁不懂事

    看了YL儿子的感人文字,我想到的是孩子都是爱的天使,他们爱父母比父母爱他们更多,他们对父母没有要求,只是为了让我们...

  • 全脑教养法:拓展儿童思维的12项革命性策略

    引言 “生存式教育”,还是“发展式教育”?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可以说是父母大脑的“镜像”。换句话...

  • 谁偷走了儿子的安全感

    中国式的父母对孩子爱的教育,让孩子很难独立自主的成长。有时对父母而言我们对孩子是深沉的爱恋,其实对孩子而言却恰恰是...

  • 怎样带给别人积极的影响

    至于那些期待孩子卓越的父母,也是类似的逻辑:他们很少会真正鼓励、认可孩子,他们只是在批评孩子不卓越,试图以此逼迫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假性弃掷欲求式教育:父母的没有要求,在孩子心里是对他们的不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yv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