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请庞院签字,简单聊了两句,他说正在看《中国人史纲》,他的是山西版、我的是同心版。这本书我读过几遍。
喜欢这本书的自序:我期待着不同的声音。是啊,今天已经是广泛探讨、多元选择和自由竞争的时代了。因为有了不同的声音,我们才有可能医治《丑陋的中国人》。
我也喜欢,这本书每一章节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十六世纪后,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西方的发展就此开始分道扬镳。我们除了扼腕叹息,也应该明白站在什么角度看中国历史、看中国未来的发展。
我觉得这位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多了一个“人”字,他不仅把帝王将相当作普通的中国人去评判,大头症就是大头症,蠢货就是蠢货,恶魔就是恶魔,也把很多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放上了历史舞台,比如大量揭竿而起的民众、刺杀嘉靖帝的宫女杨金英等等。可以说,柏杨取材的视角众生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所讲的唯有中国人,就算不在中国生活,只要是中国人,也包含在内。(柏杨在书中有专门的一节,来讲海外华侨的处境,国内的统治者不保护,在国外备受欺凌)
《中国人史纲》的横坐标,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到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人性,则是《中国人史纲》这部中国通史的纵坐标,事实上,一部中国通史能够发挥的空间,就在于纵坐标。柏杨的视角十分珍贵——以人为本的关怀,对个体的重视,对于“成王败寇”这种唯成功至上的价值观的不屑。
亦如很多人热爱历史、热爱中国发展的人,常常问的问题:我们的国民性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柏杨通过这本书,在思索、回望、分析。正如他在文中提到的:
中国像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水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仍昂然地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就二十世纪,使人沮丧的大黑暗时代结束,五千年专制帝王制度结束,悠久的但已不能适应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也被逐渐抛弃。奄奄一息的华夏人返老还童,英姿焕发,创造出中国第四个黄金时代,在全世界万邦之中,充当忠实的和强大光荣的角色,而且成为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我知道,对于这本书的评论很多人的观点是:“立论有失公允”、“充满了个人偏见”、“材料选的太偏”。我觉得只要你看着这本书,突然冒出来:
“那段历史竟然是这样?”
“那个人物不该是他说的这样吧?”
诸如此类的想法,在我看来就已经很好了。
初稿完成于2020年9月4日
唐家湾金凤路6号
题外话
今日,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17:00我在校园了走了一圈,想给自己找个理由,绞尽脑汁都没有找到。
忙忙碌碌,还是颗沮丧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