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万物可爱。午后的暖阳实在令人欢喜。开完钉钉会趁着明媚,奔赴溜冰场。丫头玩的正嗨,战战兢兢的加入,却在厚实的冰面上安全的滑动,骑了一圈冰上自行车,放松身心又愉悦了自己。
一路上回想起曾经与冰有关的故事。
1.家住黑河边
小时候,村子旁就是黑河,夏天河边的嬉戏,冬天黑河便是天然的溜冰场。那时候的寒假无忧无虑,一帮小孩子常常拉帮结派的去玩,去大自然里玩花草树木,山川湖海,石头沙子……手头匮乏的玩具让世界单纯而美好。不知是谁提议,我们一个村社的几个孩子,竟结伴同行走向黑河。天冷心热,大棉衣,厚棉鞋,还有我们冻的通红的脸蛋儿,就是严冬最好的标配。不到两公里,走过一段土路,跨过黄渠,我们就能径直来到黑河边,树木肃穆,大地萧瑟,唯我们的欢声笑语是盛开的花朵兀自骄傲。
来的早,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萦绕着浓浓的雾。小伙伴们手拉手踏着冰面一溜烟跑到对面的河床浅滩上,沙子石子光滑的很,不顾天冷,几个孩子就在那里玩啊玩,玩的忘记了太阳升的高高的,忘记了我们离回家还有一段冰面的河要渡。就这样,日上三竿,阳光越发暖哄哄的,河面的雾气渐渐消散。不知哪个孩子喊了一声该回家了,我们才猛地惊醒,已近中午了。回头一看,吓了一跳,原本厚实的冰面此刻只剩薄薄的一层,底下则是暗流涌动,那些冰缝儿格外的清晰。为什么我们过来的时候没发现呢?为什么没有早点跑过去呢?面对相对较宽的河面,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过去,眼瞅着冰面越发晃动起来,都不敢过去了。最后还是胆子大的男孩子首先为大家试探,只见他踮着脚尖,猫着腰,小心翼翼的挪步,每一步都让我们胆战心惊,仿佛来自冰面下的冰裂的卡卡声,正由远及近的传来……好在他有惊无险的成功穿越,接下来,胆小的女孩子们手拉手,颤颤巍巍的一小步一小步踩着冰面慢慢走,嘎嘣脆的冰渣渣,以及伴着汩汩流动声响的冰下的暗流,都让我们双腿抽筋……现在我一读到“如履薄冰”,便不由自主的想起小时候冰面上行走的样子。最终,小伙伴儿们一个不落的安全回家,但惊心动魄的场面仍记忆犹新。
2.扎耳洞
儿时的游戏里,冰雪是冬天的玩物,除了滑冰,还有做冰坨。大晚上屋外放一盆或一桶水,晨起冻的结结实实。待稍稍融化,倒出来就是极好玩的冰坨。这让我忽然想起那首诗《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做玻璃碎玉声”,古时候便有孩童玩这个,我们如今,却偏偏不会玩了。那时候,水井边总会筑起白茫茫的一大片冰雕,那高筑的冰苔是苍白冬日里的一点小趣。还记得那是八岁的那年腊八,晨起吃完腊八粥,央求奶奶给我扎个耳朵眼儿,每次看见小姑娘们叮叮当当晃晃悠悠的耳饰,总是羡慕不已。那时候可不是无痛穿耳,一般都是针扎。对于爱美的追求,使的七八岁的我不知道会付出多么痛的代价。奶奶便掰了冰块敷在我的耳朵上,待耳朵被冰冻的麻木了,冰块儿融化成薄片,就是扎耳朵眼的时候了。耳朵已经通红,掐一掐都无关痛痒。奶奶将绣花针在火上烧一烧,算是简单的消毒,她问我怕不怕,我摇摇头。于是,趴在奶奶膝头,我一动不动,任奶奶将绣花针穿透我的耳垂,那疼痛不知是亲情的呵护还是冰块的麻木,总之,我竟没有掉眼泪,也不觉得特别痛。耳垂也没掉一滴血出来。这个穿耳洞的故事,算是我小时候最有勇气的事儿了。穿好后奶奶在我的耳朵上抹了点香油,又穿了红细绳,待线绳可以自由活动时,耳洞便成功了。等好了的时候,我急急拿出母亲的各种耳坠,一个个试着佩戴,可惜,和母亲一样,但凡铁器,皮肤都过敏不成。于是,仅仅看一眼,就只能丢开那花花绿绿的铁片片子了。后来,只有戴金银首饰,才不会发痒发红。不禁嘲讽自己,平民贵体。
许多年不戴耳饰,但耳洞依然留着,仿佛那是奶奶留给我最亲近的礼物,刻在身上,不曾远离……
3.冰瀑徒行
n年前的火石峡冰瀑上,我和闺蜜行走在白茫茫的冰原上,沿着河道而上,追溯冰原的尽头。脚下的路咯咯吱吱,冰做的路,洁白无垠,一地透亮。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次徒步,尽管冷的瑟瑟发抖,但在冰上舞蹈,嬉戏,仿佛放空了自己,一切尽在那一条溯游而上的冰径上……自然长养的精灵,是冬天最好的馈赠。
亦有大磁窑徒步时,在雪漫河道的行走,我们成了自然最好的孩子……
关于冬天,关于冰雪,想说的很多,而有些却欲言又止……
冰,是水的结语,水,是冰的第一次温柔的开口。与冰有关,是我的童年,还有,我的无限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