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屮、生、不、有、之
屮(che、cao),甲骨文写作“竖,倒写的入”,入为进入,为两相互动(题记),倒写的入为往复互动,更强调出。《说文解字》说:“屮,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北宋徐铉(xuan)注解说:“屮,丨,上下通也。”屮甲骨文通“生”,生,更多写作“屮,一”,是甲骨文“不”的倒写。不,写作“一,竖,入”,表示光不断进入生命,消散自己为“不”,生命往复不断发出光来,就是“生”。
屮的字形是希腊字母Ψ(psy),表示呼吸、心理、精神,科学上表示波函数、电通量、角速度,即往复、传递、转化演进性。Ψ是拉丁文“灵魂(psyche)”的词根,也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灵魂女神普赛克”的名字。普赛克女神以蝴蝶为象征,代表灵魂永生。所以西方文化中常用蝴蝶暗示心理和灵魂。普赛克与丘比特充满曲折、终至圆满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所以丘比特是“性爱之神(Eros )”。性(男女和婚姻二),甲骨文通“生”。
左:希腊字母Ψ。中:古希腊罗马灵魂女神普赛克(背后的蝴蝶象征灵魂,手中的明灯象征付出和梦想,匕首象征艰险和斗志)。右: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塑家卡诺瓦1793年雕塑“丘比特与普赛克”(法国卢浮宫藏)
生,甲骨文字形近“有”。有,写作“凵,竖,一”,表示生命长久聚合积淀光、至终又化光而逝,就是从左至右、从赐予而至取得。所以有通“又”和“右”(一以贯之三)。《说文解字》说:“有,不宜,有也。”光入内为不,内在之光终于去了更美好的居所,就是“又有”,就是“右边”。生,甲骨文字形还近“之”(由诲女,知之乎),之强调逐步演进、交替往复的过程性,所以之的字形像枝杈左右交替而出的成长过程。《说文解字》说:“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草通过往复的过程又生,枝茎益大,有所曲折、曲折上行。“有”与“不”,字义可通,都是先舍后得,在于当中曲折转化的“之”。
《甲骨文编》屮,生,不,有,之。1.竖,倒写的入。2.屮,一;倒写的入,土。3.一,竖,倒写的入。4.凵,竖,一。5.左右两个刺形,竖,一。
屮:外在生命不断逝去;光被生命阻挡,通过生命不断往复;生命在不断往复中演进。
生:生命往复不断发出光;生命不断往复于土。
不:光不断进入生命;光通过生命,两相互动,频频连接。
有:生命持续与光切交,长久聚合积淀,终又化光;生命坎坷于土,往复周旋于土。
之:光逐步引领生命、改变生命,生命往复发光,终化光而逝;不同的光与生命交替互动,终至合一。
2. 艹(艸、早)、之、不
艸(cao,zao),甲骨文写作“乙,倒写的六或终”,像屮曲折生长而大,表示频频往复演进,不断周而复始波动。艸为生命有荣有枯、而能如一延续之像。小篆两个屮并列,就是生命此起彼伏,如“一”延续,聚合衍生,频频上升。楷书写作“艹”,即“两个相连的七或甲”,表示生命之间相互切交转化。生命成长的过程,是光频频互化、波动延续的像。《诗经·小雅·巷伯》说:“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骄人与劳人相对,苍天让骄人得见生命转变之理,也必怜惜抬举劳人,就是“艸”体现出的生命荣枯、起伏转化。
艸,甲骨文通“早”。黑夜之后为早晨,生命经历暗夜的清扫调理,休息又生,这是生命经历了赐而又有,才得以长久之理(什么是寝,什么是梦),也是光频频往复、周而复始波动的像。“艹”为枯荣,“早”为又生,就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艸至早,是生命的始终与过程的贯通。
艸的甲骨文像随水波动的藻(什么是时间三)。《说文解字》说:“藻,水草也。”藻类是早期的生命。艸能洗澡,常洗常新,又生如早,就是藻。除了冰封在西伯利亚冻土中的放线虫,目前最古老的存活生物是地中海伊维萨群岛附近的大洋海神草群落,属轮藻纲,有十万年历史,横跨近八公里。茂盛的大洋海神草群落是当地碧兰海水和洁白海砂的成因,是清洁生态的重要组成。生命彼此切交,就成为群落,荣枯转化,常洗常新,延续如一。艹通“廾gong”(一以贯之五),从廾而升,生命繁盛。
西班牙伊维萨群岛附近的轮藻纲地中海大洋海神草群落
1-2《甲骨文编》、3《说文解字》艸(1-2通早),4《甲骨文编》早。1.乙,倒写的六或终。2.乙、倒写的六或终、入。3.八,两个上弧形。4.艸,口。
艸:1.生命长久演进;波周而复始入出;不断周而复始波动。2.在波动中长久周而复始,能不断成长。3.生命聚合衍生,频频上升;生命之间彼此引领改变,生而又生。
早:在波动中长久周而复始,能不断成长,存续积淀,频频上升之像。
所以,之,甲骨文也写作“早,一”。早是起初,也是又生,生命起初是光,生命又生还是光。所以,“之”可表万物,也表示去往。“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
不,甲骨文也写作“一或辛,倒写的早”,倒写的早就是晚,光辛苦入暗、暗中清扫更新生命为“晚”。辛是“倒写的土”(信心之源一),早晚有一天,光会绝尘而去。不,就是早晚往复,辛苦成终,上天不见,不再属土,入永远的居所。所谓“大器晚成”(《道德经》)。《说文解字》说:“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
《甲骨文编》1之,2-3不。1.早,一。2.倒写的早。3.辛或倒写的土,倒写的早(乙,六或终)。
之:起初是光;光之如一,周而复始,波动延续。
不:2.晚;所有波汇聚。3.绝尘而去,化波成终;光辛苦往复,入永远的居所。
3. 竹
竹(由诲汝,知之乎)是最大的草。竹,甲骨文写作“三个入呈不断累积之态”,如同根形,表示生命在两相辩证互动中不断向下扎根,是所有内在生命成长的过程。外在生命如草,终将逝去;内在生命如竹,在不断辩证互动中成长。所以,艸与竹互为反写,从艸至竹,物极则反;点滴之小,能反则大,草以竹为最大。竹子开花,也非外在招摇,靠风媒授粉,可预示大环境的变化。内外大小,相反互化。
竹,也可看作“两只彼此相连而摊开放下的双手”,可表彼此摊开放下,才能连接不同;互相取予,才能彼此拥有,同得一切。所以,竹是根之像。生命之根,是不同的物质能共同缔造生命、使生命成长壮大的像,也是生命彼此互动、相互传递而连的像。不同能相连,是生命成长壮大之理。可见的生命有枯有荣,真正的生命延续,却在乎不见的根是否成长。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个体都是以竹的方式形成克隆群落。竹,是生命的“我”与“他”、“自”与“主”互通的像。竹如“诸”,既是个体,也是群体。
图1:中国浙江安吉竹海,图2 :世界已知最大单一生物体,美国鱼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美洲白杨树“潘多”,占地43公顷,有8万年历史,由同一个根系发展成基因完全相同的克隆植物群落。
《甲骨文编》竹。1.三个入组合呈不断累积之态;反写的右手和左手组成入形。2.终,两个并列的入。3.终,并列的两个二和两个入。
竹:1.所有内在生命;生命在辩证互动中,不断向下扎根;自有不同的连接,随时取予;能不再索取,反而赐予;所有放下,连接不同,互相取予,能彼此拥有,同得一切。2.舍弃所有一切而终;终于拥有一切,同得存续;两相互动连接之终。3.历经在内存留,暗中相切相交的转变,终至舍弃所有,而能拥有一切;能连接不同,同步成长,同得存续。
艸,是生命演进过程长久曲折波动和坚强繁育的结果。艹可表持续相切相交、不断发出而去;草为生命荣枯之像,以草编鞋而行。竹为持续连接不同、共存而成长;竹为生命长青之像,以竹编器皿而存。马王堆汉墓中有98只竹编器,称为“笥(si)”。笥内装各种食物、衣服、聂币(即冥币,听见的人就要活了),外以蓝色或朱红色丝线捆扎成“丰”字形,表示光与生命不断切交互化、完成演进的过程。司,甲骨文通“后”(信心之源二),能力所归、能力所出为“司”;人之所归、人之所出为“后”。“以竹而司”,生命之根,传承有“后”,能力所自,就是以“竹笥”内盛食物、衣服和冥币陪葬之义。
马王堆汉墓竹笥。
4. 弋、射
屮,通“生”。光化生命、来去往复,就是光内在两相互动、频频互反的外现。以此循环往复,生命成长,大光升华。中国古人以“弋射”,让箭循环往复,表现生命循序渐进,往复成长之意。弋,甲骨文写作“卜,辛或倒写的土”,表示光化生命,去土又生,艰辛往复。光在生命之间,来回游弋、予取转化、彼此替“代”、不断“代谢”的“代表”,就是人。所以“人,弋”为“代”。《说文解字》说:“代,更也。”子弟聚集共同弋射,成此起彼伏、代代更新之像。代的反动,就是“伐”;先取而代之,再讨回而偿,就是“讨伐”。
汉代画像砖将“弋射”和“收获”绘于一图,光如鸿雁,生命捕获光如弋射;光合作用成为生命食粮,在生命之间传递光的能量,让生命进化升华,就是点滴往复、积聚能量、生命繁盛的过程,就是“艸”和“早”。战国铜壶上的弋射图,上方的箭镞与下方的“鹿卢”组成长长的“庚”字形(一以贯之一),以表在下不断切交聚合能量、向下不断往复成长,“更加”、“更新”的过程。“庚”分合之像,就是“唐”(一以贯之一),“糖分”是能量聚合与释放的往复。所以《周礼》中供子弟练习的弓称为“唐弓”。
射,甲骨文写作“阜,横写的交或矢”。赐予生命的所有频,通过生命完成连接为“阜”(你本是尘土)。光被阻挡、频合入内为“交”,两相持续频频互化互动为“矢”(什么是时间三)。如此不断转化,光入光出,都是射。射,小篆写作“身,寸”,光能被取得和转化为“寸”(由诲女,知之乎),转化为身体,身体寸进,再寸寸化光而出。《说文解字》说:“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频相近而连,如饭一碗一碗吃,身体一天一天长,弓弩也需往复练习,才能一发中的,一发致远。
图1:四川成都扬子山2号汉墓弋射收获画像砖。图2:四川博物馆藏战国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上的弋射图,红色框内箭镞与鹿卢组成“庚”字形,右上为金文“更”,右下为甲骨文“庚”“唐”。
《甲骨文编》1-2弋,3射,《说文解字》射。1.卜,辛(倒写的土)。2.卜,辛,七。3.阜(通弓、曲、师),横写的交或矢(通黄)。4.身(人,日,倾斜的乙),寸(又,一)。
弋:1.神的旨意,去土而归;光与生命往复互化;角动持续,就能循环往复。2.光与生命,内在彼此切交转化,外在循环往复。
射:3.光被阻挡、频合入内,转化为赐予生命的所有频,通过生命完成连接,如矢而出,两相持续频频互化互动,不断彼此转化。4.人入内之光,在内分合,不断波动变化,能取得于内,也能又化为光;身体取得光而寸进,身体又化光寸出。
5. 鸟、兽
战国曾侯乙墓一只“衣箱”上绘有两幅相对互反的弋射图:两株喻示生命成长的树,树上花开花落、节节向上。与光切交、持续增大为“夫”(男女和婚姻五);循序渐进、累积又有、往复成长为”桑“(似花非花);所以树名“扶桑”。两株扶桑上分别有相对的两鸟和两兽。一图左鸟头呈“乂”字形(饮水思源),如频频彼此切交、相牵互化。右鸟头呈“目”字形(饮水思源),如频频角动连接、包融而微。左兽头呈“面”字形(那是我心里一亩田),如波频会合、包融为粒子。右兽头半转,如粒子之间旋旋转化、缩而发光、各自为半。两图两鸟两兽均相对互反,以示两相交替、转化聚合。
鸟,甲骨文写作“乙,勿”,可表波物化而往复的过程,也写作“倾斜的白,乙形的倒写的入,勿”,表示光点滴入内、波动往复、忽然而生、忽然而逝,直至再白赐出的过程。兽,甲骨文写作“干或单,犬”。旋旋交替、切交转化,彼此相“干”,彼此为“单”(金钱发展史四);波不断赐入赐出、频频不断往复互化、从光至光,养而能服、反躬吐哺为“犬”(听见的人就要活了)。鸟,为光频频波动、点滴入出之像;兽,为生命之间彼此切交、互动成长、关联之像。鸟兽能动,是生命过程中从艸至早,当中的波动往复。鸟兽互动,是艹的切交转化、荣枯传承。艸为生命终始之像,终始既定而不动,生命发光,回归起初;鸟兽为过程之像,若只做鸟兽生,则终作鸟兽散。
上下两幅弋射图,上图兽左鸟右,鸿雁振翅而上,鹿卢散开呈“不”字形,喻示发光消逝,“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人失其箭,生逢坎坷,遇挫而思。人在下陷的“凵”字形中,如在下触底而欲上之频。下图相反,鸟左兽右,鸿雁铩羽而下,鹿卢呈“丰”字形,喻示人得回报,精神鼓舞,如弓满弦而欲发。战国时代在铜壶上刻画弋射图,壶(题记)为光入出生命、激发成长的像。同样,“衣箱”无衣,意在揭示人生两相转化、忽然之理,所以衣箱本名为“匫”(hu,一以贯之五)。壶,也是匫。
《周易·系辞下》说:“子曰:隼(sun)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动而不括,就如括号双弧相对,频率节奏对应相合,步步得以进益,如犬得操练,知道服侍反哺之理,就是人成器而动,出而有获。
战国宴乐(yue)水陆攻战纹铜壶(四川博物馆藏)。壶盖有三鸭形钮,饰有卷云纹、圆圈纹及兽纹。肩部有对称兽面衔环双耳。通体用金银嵌错出丰富多彩的图像,画面分四层:第一层,习射和采桑。第二层,宴乐战舞和弋射。第三层,步战攻城和舟战。
战国曾侯乙墓“弋射图”衣箱,图1和图2分别为上下两幅对倒的弋射图。
《甲骨文编》1-3鸟,4-5兽。1.乙,勿。2.倾斜的白,乙形的倒写的入,勿。3.仌,彡,会合形,川,倾斜的匕。4.干,犬(捺,乙,工)。5.单,乂,卜。
鸟:1.光激发生命,化物又无,频频相牵,频频相赐,忽然而反。2.白白赐予,点滴入内之光,往复波动,忽然成物,忽然而逝。3.往复谐调键接,完成相赐相化的历程,频相往复,频相包容,所有点滴予取转化的波动历程,都是频频互化,如匕首快进快出之迅捷。
兽:4.彼此牵引互化,持续交替,波不断赐入赐出、频频不断往复互化、从光至光,养而能服、反躬吐哺如犬;旋旋交替、切交转化,彼此相干,也彼此为单,彼此切交转变,如光与生命的互化。
6. 尾、守、备
鸟对光敏感,天明而鸣,循星光指引而迁,训鸟也常以明暗而治。点滴之光,引领波动往复,忽然而至,忽然而逝。能知南迁,能知北归,知道如光频频交替而合、生命相谐而聚(南,那是我心里一亩田),又知道如光频频衍生、互动而返(北,一以贯之五),巡行全地,按时而动,就是鸿雁雌雄相守、结队而飞,知时候,能会合,如期而归之像。候鸟亦如弋射,赐入之箭,原路返回。(候,由诲女,知之乎)《说文解字》说:“鸟,长尾禽总名也。”尾,在身体之后为小,而能波动变化、不断调整把握方向。光点滴赐入、频频不断往复、长久互动,也在谐调和把握生命发展的方向。鸟为灵动之像。
兽对于彼此相争敏感。《说文解字》说:“兽,守备者。”守,甲骨文写作“六或终,寸”。两相互动、彼此存续为六,聚合为终(信心之源二);取得之光,转化又出,生命寸进,化光寸出,就是“守恒”;频相切交,终能谐调聚合,就可“长相厮守”。备,甲骨文写作“交或矢,口或凡”,两相长久互动、连接成长为“交”;两相一体、通过往复波动会合为“矢”;如此不断分聚的过程,就是频极而反、予取相赐之理。人与人之间予取相赐,就是人囊中之箭,就是“预备”。凡物如此,彼此相交而互相转化,彼此为“备”,共同“完备”。备,写作箭囊之像。人能有备,就如身负箭囊,有备无患。
备,是背靠背,互支撑,互为犄角,以此成方;是相角往复中的较量,以成测量,以成方向;是愿望与实践、坚信与忍耐、灵动与互动之间的贯通;在为零为负中增长,“刘备”之道,就是“备”。
所以,表示频频相牵再聚的“耳”字形(听见的人就要活了)组成了箱盖图案的主体框架。从左侧完全合一,到转化而分,当中呈“示”字形,为频入生命、往复步进聚合的过程,至箱盖右侧长长的“玄”字形,表示玄而又玄、传承不息。箱体侧面的纹饰,与箱盖呼应,既有旋旋持续彼此交切转化,也有“耳”字形从左入内贯通而右,表现光频赐入、在生命内通过旋旋交切转化的过程,聚合而出的经过。合一而下,合一而反,不断“装备”,直至“全备”。
《周易·解卦》说:“公用射隼(sun),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射高飞的鹰隼,不但需要生命之间、彼此联系聚合、成长而“高”(月之暗面),还要久经历练、心态平和而“庸”(一以贯之一),如此,才能“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人能从众生世像学习道、操练道、遵循道,所以,人生之初,能力虽不及鸟兽,却终必胜过鸟兽。
战国曾侯乙墓“弋射图”衣箱,图1为箱盖漆画图案,图2为侧面漆画图案。
《甲骨文编》尾,守,备(通偝)。1.人,倾斜的脊(竖,仌)。2.六或终,寸(左弧形,乙,右弧形)。3.备(两个倒写的交或矢,口或凡),人。
尾:波动变化,引领反复谐调;频频反转变化,引导不断键接为一体。
守:两相互动、彼此存续,终能聚合,取得之光,转化又出,生命寸进,化光寸出,彼此守恒;两相互动,彼此牵引互化,如此持续,频频相互切交,终成频频谐调聚合。
备:两相长久互动、连接成长、彼此相交,凡物如此,彼此相交而互相转化,就是频频相牵互化的波动;两相一体、通过往复波动会合、相角而进,如此不断分聚,就是频极而反,予取相赐,如人囊中之箭。
有星指引,这是灵动;彼此服侍,这是互动。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鸟兽有灵性,都是生命的像,让人得见生命的交切往复、灵动与互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转化传递,让生命丰盛的道。所以,曾侯乙墓中的另一只衣箱上,完全以鸟兽为图案,鸟飞鸟落,得着有时,逝去有时;兽相予合,平衡互动,万物生生不息。揭示频合而取、频合而予、两相转化、以成奇偶、万物相生之理。(萬,男女和婚姻一)
衣箱侧面,一人以器击鸟,组成“更”字形。波粒二象,如鸡与蛋,彼此为对方之“柄”(神秘的兵器戈);两象如两翼,相对互动而升华,这是“物”与“勿”(男女和婚姻四);人手执器为“攴(pu)”(一以贯之一),器为“卜”。卜是旨意、信息,为鸿鹄之志,得自赐予,所以在左;物为两相,鸟上两点,彼此又有,所以在右。“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人知天时,才可从心所欲。得与不得,祸福转化,皆属平常。有人称此图为“夸父追日图”。夸父追日,得光越多,反越饥渴。光入光出,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何以追之。人非鸟兽,所得非物,得与不得,转眼成空,皆入所“备”。鸟兽为物为象,悟道为真。
左起:战国曾侯乙墓鸟兽纹衣箱,甲骨文“更”,衣箱各面图案(红色方框内为“夸父追日图”)。
“更,改也。”——《说文解字》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
7. 缴
弋射的箭称为“矰矢”,箭后的线绳称“缴”,由多根丝线撮合而成《汉书·司马相如传》颜氏注说:“以缴系矰,仰射高鸟,谓之弋射。”缴与鹿卢合称“磻(pan、bo)”。光频频入出,圈圈盘绕,层层剥离,成磻之像。
缴,小篆写作“白,方,攴,糸”,表示光点滴入内、白白大方,持续频动转化,呈旋旋互动、联结一体,“缴纳”而聚集、“缴缠”而周转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如丝起伏波动、彼此扭结如“糸”丝丝密密、切交编织不断,也节节累积、螺旋上升如“弹簧”。曾侯乙墓中,墓主人所在的东室陈设有一套弋射案座。案座东西向摆放,上有两个皮垫圈,东侧皮垫圈内有磻11只,西侧9只。木制的鹿卢上不仅缠绕缴线,而且以缴线串联了数十节金弹簧。生命之光,频频入出,不仅圈圈盘绕联结、层层剥离释放,东西周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生命不断积淀、能量螺旋上升。
所以,“射”为六艺第三,弋射是教育子弟的重要内容。众人弋射鸿雁,体会生命的得失、彼此交切转化,如此往复不断、历练成长。弋射之箭称为“矰矢”,在周旋往复的过程中、彼此切交、聚合增长为“曾”(神秘的兵器戈)。曾侯乙以此器陪葬于内室,彰显其名。
曾侯乙墓出土的弋射用具:左上为案和鹿卢侧面图,左下为俯视图,右上为鹿卢上的缴和金弹簧,右下为鹿卢缠绕缴线和金弹簧串缀示意图。
《说文解字》缴:白,方,攴,糸。
缴:白白大方,光化生命,得以旋旋转化,彼此交替,生命一体演进;光点滴入内、持续频动转化,成旋旋互动、联结一体。
8. 徼(侥)、幸、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经·第一章》)道本无名(月之暗面),有名为了让人认识暗中之道。所以有了万物,万物为象(饮水思源),引人向道。故常无欲,以观其散而渐聚的微妙(什么是时间一);常有欲以观其徼,徼也是“缴”,有欲有求,则相互转化、互动交替,转化之像就是旋;以旋转交替,从散而渐聚,就是频频连接成圆,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徼,是“侥”的本字,小篆写作“人,三个土呈累积形,兀”,人不断转化出光,循环累积,终能突兀而起,就是“侥”。所以,真的“侥幸”,是人不断努力付出的结果。幸,甲骨文写作“个,白,屮或生”,光入生命,白白化生,又从生命而出,就是光内在频频往复的体现。这个字形也可看作“大,一,倒写的大”,光本为大,舍己为小,从小又大,彼此守恒,持续往复。也写作“土,一,会合形,辛”,辛苦翻土、让光点滴转化的过程,就是光恒久频频互化、上上下下、循环往复的过程。小篆写作“夭,屰(ni、ji)”,两相交替、彼此自卑、彼此舍己、不惜“夭折”,相互切交转化、互相奉献、自我消减、“倒行逆施”;彼此连接为大、大光射出而“妖娆”,向上突破如戟、反转“逆天”。遇到这样的生命,才是“幸运”;生命与生命之间,若能如此行事,幸莫大焉。
《说文解字》侥(通徼),2-3《甲骨文编》,4《说文解字》幸。1.人,三个土呈累积形,兀。2.个,白,屮;大,一,倒写的大。3.土,一,会合形,辛(倒写的土)。4.夭(刺形,大),屰(凵,七,凵)。
侥:人不断转化出光,循环累积,持续频频往复、波动变化,终能如光,突兀而起。
幸:2.光入生命,白白化生;光入生命,又从生命而出,就是光内在频频往复的体现,就是光本为大,舍己为小,从小又大,彼此守恒,持续往复。3.辛苦翻土、让光点滴转化的过程,就是光恒久频频互化、上上下下、循环往复的过程。4.两相交替、连接为大、大光发射,彼此切交转化不停;彼此自卑、彼此作小,相互奉献、自我消减。
有幸,才有兴致、才会高兴、才能家和万事兴。兴,甲骨文写作“倒写的廾,凡,廾”,在上完全付出,在下才能完全取得,当中交替往复,才能相谐一致、联结而合。也写作“臼(两个相对相反的勿),凡,廾”,在上物无反复,在下予取相助,就是彼此平凡,凡人互补,以此平等共存而聚。人观天地万物、品味人生世事,内心共鸣,感悟到如何有幸,就是“比兴”,就可成诗。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亡也是象,引人就道。人明白道,就懂得在平凡中品味人生。所有得失,皆入平常,有此心态,才能“长兴”。
《甲骨文编》兴:1.倒写的廾,凡,廾。2.臼(两个相对互反的勿),凡,共(廾,口);臼,同,廾。
兴:1.付出即所得;所有付出,皆有回报;所有得失,皆入平常;在上完全付出,在下才能完全取得,当中交替往复,才能相谐一致、联结而合。2.凡物公用;物尽其用,全力以赴之果;在上物无反复,在下予取相助,彼此平凡,凡人互补,平等共存而聚的像;同呼吸,共命运;处变不惊,荣辱与共。
从幸至兴,就是“性”,就是“生”。幸和兴,听之懂之为难,实为生命本性。顺从本性而生,本为易。易,就是彼此互易,将心比心。就是仁者爱人,爱人如己。(男女和婚姻四)人生也是难易两相。
9. 福
历经辛苦付出而积淀,这是“侥”;懂得彼此赐予之理,这是“幸”;有了幸,还要学会享受,才是“幸福”。福,甲骨文写作“示,横写的凡,倒写的六或终,乂”,字形如神赐的一坛美酒。酒之好坏,隐秘而微,历经年岁,静静而得。光分而又聚,频频彼此切交转化,其中的奥妙,如同酿造绝世好酒,既需要人的辛苦努力,也需要安静等待、坚信真理、盼望神奇。这个过程,就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过程;这个心态,就是“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的心态。就如新年的“倒福字”,很多福需要往复,“好事多磨”;很多事都会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神赐生命,如酿美酒,旨意非凡,起初之道,终必返回。
福,甲骨文也写作“月,倒写的入,廾”,月为圆缺频变之像,倒写的入为出,廾为两手互动而聚力,这像榨取,是酿酒的榨汁和提炼过程。分分合合,往复不断,榨取的过程,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让人明白何为宝贵,什么是“福”。福,是让人懂得彼此相顾、彼此顺服(似花非花)、懂得分辨何为“浮”和“伏”的过程。
人要得到幸福,就要经历寻求幸福的历程。没有幸福,人生不如鸟兽。幸福是人生的意义。幸福是深深反复辩证的道。
《甲骨文编》福。1.示,横写的凡,倒写的六或终,乂。2.横写的凡,两竖,田,倒写的入,廾。3.广(入,竖),小,白,廾。4.月(匚,两竖),倒写的入,廾。
福:1.神赐生命,如酿美酒;神的旨意非凡,起初之道,终必返回;神的启示,就是从不平凡返归平凡的内在之道;光分两相、谐调演进,化作生命,分分合合,往复不停,都是频频内在彼此牵引互化的像。2.散而又聚,内在切交转化,外在分分合合,周转往复不停,频频彼此予取,渐渐会聚,尽心尽力,捧得绝世美酒。3.内在生命,小小渐聚,终会明白;两相互动交替,在生命中演进,小小点滴渐聚,频频包容聚合,就是全力以赴,合成新光再白,如酿造白酒。4.两手聚力,从分聚为一体,往复聚合全力,从肉体而出。
10. 屰(逆、戟)、舌
屰,甲骨文写作“倒写的入,屮”,也是“倒写的大”,像生命在不断向上发芽生长。“屮”就是“倒写的个”,即倒写的根形。生命能不断向上,来自于根的奉献,来自于对个体的自反,来自于本为大之根的自小。所以生命才能往复不断,向上成长,才能周而复始,让那不大的聚合积淀起来,脱离地心引力,向上“逆行”。屰,是“逆”的本字,也通“戟”(神秘的兵器戈),戟是生命向上突破自我、发光自反、能力倍增的像。
屰之果,屰之像,就是“舌”(信心之源一),甲骨文写作“屰,口”,在舌头身上,小与大、软与硬、入与出,外显与内里互逆。管住舌头,就要自谦自小,常说成就人的话,此道为屰。《诗经·巷伯》中骄人与劳人的区别就在于说话:“缉缉翩翩,谋欲谮(zen)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私下委婉的闲言,若是随从己欲、脱口妄论他人,更当慎之,毋要不信。
《史记·殷本纪》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商纣王勇力过人,高言自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作册般青铜鼋(yuan)”为彼时的文物。鼋背铭文说:“王于洹(huan)获。王一射中,射三率亡法。王令寝馗贶(kuang)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女宝。”纣王在安阳河打猎,王射中一箭,三箭不偏不倚紧随。王命近侍官寝馗传旨于史官作册般说:“奏明于表功的礼器上,作为传承之宝。”鼋为默默勉力、元神久经沉浮而渐长、上通元气寂寞之像。箭镞插入鼋背,像“备”的甲骨文,也如“备”之相角反动,成了一个责备,让后人戒备,慎“屰”。
商晚期作册般青铜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和铭文拓片
《甲骨文编》1-3屰(通逆、戟),4舌。1.倒写的入,屮;倒写的大。2.丫,往复交替的刺形。3.两竖,倒写的大;倒写的六或终,屮。4.屰,口。
屰:1.大者自降;本为至尊,降卑为小;生命往复不断向上发出。2.生命往复交替,互赐互化。3.聚合不大,周而复始,生命不息。
舌:屰之果,屰之像,屰所在;在内得着的,不断向外发出;不说大话,聚小成终,反成大事。
11. 冠、笑
距今五千年前,中国良渚文化有“屮”形玉冠。冠,甲骨文写作“合,人”,表示聚合众人之能;也可看作“今,兄”,连接不同而合一,如同兄长。光下入内,生命元始,这是“冠”;同样,生命向上成长,来自于从根输出、聚合之能,也是舍己发光,如同兄长。以此为生命荣耀的标志,就是“冠冕”。冠,也是“逆行”,也是本为大而自小之“幸”。《诗篇》说:“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恩典待人,岁岁年年,往复不停,以成冠冕。
冠,简帛文写作“冃,元”,表示两相联系、而能通过不断相互周旋转化,终归于元。冃通冒和帽(神秘的兵器戈),帽覆于头,是光入暗化生,两相而分之像,是万物的元始;生命能聚合升华,冒出光来,就突破冒,回归元(什么是时间五)。中国古代小儿戴帽,成人戴冠。冒,是一个自发和无序的阶段;冠,是操练如何将丝丝同根之发、理顺联合、成“糸”之态的阶段。
《说文解字》说:“冠,絭(juan)也。所以絭发。”絭,小篆写作“米,廾,糸”,光消散入点滴而渐聚如“米”(饮水思源),两手互相予取、交替互动而聚为“廾”(一以贯之五),以此彼此转化而联结聚合为“糸”(遍地都黑暗了)。以此牵引不同之频转化连接、使人相合,就是“絭”。如此彼此转化、彼此眷顾、彼此相“卷”,不断演进传递,就像一根弹簧,一个管道。恩典体现为外在的牵引和约束,使人向上,回归又元。就是贯通之道,“上通元气寂寞”。元是无(一以贯之三),是关系,是一,是内因和终始,居于最高为冠。
如图,良渚文化“生”或“屮”形的三叉形器,即玉冠,两翼以阴刻分开的神面表现光被生命所分、使生命获得能力;当中竖形部分,阴刻互为反转的旋形,以表生命旋旋交替、转化合一,就是光化生命、生命与光贯通的体现。三叉形器当中有贯通的孔,配合当中贯通的玉管,表现戴冠者能引导和约束生命、通达升华回归之道。良渚文化已有“屮”形符号,但还不是成熟文字。古人制作“屮”形玉冠,昭示以生命如草、谦卑无华之性,可达生命丰盛之义。
与良渚文化同时期的古埃及“atef王冠”,王冠当中为激发的粒子形,下为帐幕形或穹顶形,当中有浮现而出的蛇形,表现激发生命之元,波动入出,入为居所,出为终局,升华归元;冠翼为频频汇合状,喻示能力所自;两侧“一”形冠翅,可表入出贯通、两相有恒。
左起:良渚文化(距今五千年)戴冠玉人,三叉形器(屮形玉冠),古埃及atef王冠,三叉形器和玉管。
《甲骨文编》,简帛文,《说文解字》冠,絭。1.今(入,一),兄(口,人)。2.冃(厶,冂),元(二,人)。3.冂或冖,元(二,人),寸(又,一)。 4.米,廾,糸。
冠:1.吸收光,得着能;今光入内,从分又聚,引领频频往复、交替演进,再化为波之能;连接不同,合一如兄;聚合众人之能。2.持续不断两相转化之元。3.两相联系相关,如人之间分而相谐,如光取得于内,又转化复生;彼此衍生之元,将取得之光,又再付出。
絭:光消散入点滴而渐聚如米,互相予取、交替互动而聚,以此彼此转化,联结聚合。
周代二十岁有“加冠礼”。常冠称“缁(zi)布冠”,并不复杂。缁即黑布或白布,光入又生,有黑有白。布(金钱发展史一)为持续切交联结的像。冠梁顺经线做褶,纵向缝合,称为“缩缝”,以表生命彼此顺服而聚、“缩”(神仙和好坏)而发光。冠梁下戴在额头的一圈为“武”(神秘的兵器戈),武上配以頍(kui)项,旋旋切交行止、频频联结而圆,用以固冠。再下为“组缨”和“垂緌”,即束系的丝带,以表往复分合的过程。整体与当今西方主厨的帽子类似。后世的冠,有常冠、礼冠,有弁(bian)、有冕。冠如其字,至简也至繁。《礼记·冠义》说:“冠者,礼之始也。”礼(拜年)是光入内里、所有逐步切交、频频周而复始互动、以成合一的像。冠是礼之始,也是礼之终。
太古缁布冠(宋·聂崇义《新定三礼图》)
成人可以回归本元。元,是一之态;冠,是操练、实战、达到一的历程。元,是二人如光、波粒二象、频频反转互化。这个自反就是爱(男女和婚姻四),爱是昏之因,爱是《诗篇》所说的恩典,是人之“性”,让人能“生”。生于肉体,反于肉体,也是两相之元。曾侯乙衣箱盖最右侧的玄纹,可表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当中弋射图和三组相对竖排的“耳”形纹,可表生命往复操练、所有分分合合的历程(此处有“紫锦之衣”四字,表示频频交替、丰富衍生、互动转化);最左侧,两排“耳”形纹翻转,可表频频互补而合、直至完全相谐,归一归元。箱盖图案整体呈“工”或“必”字形(听见的人就要活了),如生命返归本元的图解。
这个图解的末了,有二十字漆书:“民祀唯房 ,日辰于维,兴岁之驷,所尚若陈,琴瑟常和。” (意译:民能明白神奥妙之理,首先在于房事。如光频频相牵而聚,频能相合,就要互补而包容,彼此维护。在得失有无上通达,互相予取,倾力互助。长久慢慢切交分合,而能岁岁兴起,常有兴致。细节之处,牵引眼目相求,丰富互动,逐步往复谐调演进。如此自然而然,步步吸引升华,向往完全地彼此交融、坦陈无碍,就如琴瑟常和,感情日增。)夫妻关系之妙,也是从冠归元,衍生幻化,而成人生万象。
曾侯乙“耳”形纹和弋射图衣箱,绿色方框处为“紫锦之衣”四字(右图),蓝色方框内为二十字漆书。
智慧从战国又传承了一千年,明朝出现“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四部奇书从元末明初的结义而反、智谋而战,到明朝中期寄托于西天取经、制伏妖魔,直至明朝晚期对人生世像幻灭的再反。《金瓶梅》中的两性关系和人生套路,不可谓不精致,但人生若无归元的方向,再精致的套路,无非反复归零,成后人之“备”,成反转之笑。作者自谓“兰陵笑笑生”,警示后人莫要“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笑,简帛文写作“艸,犬”,生命历经彼此转化、懂得彼此反哺善待,如散而又聚的“小”(一以贯之四),所以是“微笑”;小篆字形反之,写作“竹,夭”,两相互动连接之终、发光而逝,“一笑泯恩仇”,如生命成长、反物飞升之“长”(金钱发展史前传),所以“仰天长啸”。艸与竹、犬与夭,相反互通。笑可以最温暖,也可以最冷酷,如爱与恨。
简帛文,《说文解字》笑。1.艸,犬(乂,人)。2.竹,夭(刺形,大)。
笑:1.生命之间往复互动而连、切交转变、化为波动;生命之间互动而连、彼此牵引互化、频频予取反转之变。2.内在生命互动连合,妖娆而现;两相逐步连接聚合,使人成长;光入生命、不断互动传递、成光又返。
“屮”或“生”形,在古以色列圣殿的“至圣所”中,为侍立在神面前、永远发光的“金灯台”。金灯台以三重“屮”形,组成生命节节演进、不断壮大成长的像。每根枝子上都铸有节节孕育的花苞,最终绽放,成为承载光明的灯盏。花苞孕育的过程为“暗”为“晚”,光明的终局为“早”为“冠”。经历过“晚”的历程,合成为光,升华冒出,就是“冕”。金灯台原物已逸失不见,金灯台的形象和结果的橄榄枝一起,组成了今天以色列的国徽。
良渚文化的玉冠冕像汉字的草字头“艹”;以色列的金灯台像曲折去往的“之”;古希腊字母中表示精神和灵魂的字母“Ψ”,在汉字中既是初生的“屮”,也是本元的“性”。生命有道,大道至简,有易有难。曾侯乙衣箱上的二十字,与普赛克和丘比特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孰易孰难,孰简孰繁。东方西方,也是两相互化,西天取经,往复贯通,方知其妙。
以色列国徽:当中为金灯台,两侧为橄榄枝,中间为希伯来语的以色列国名,意为“王子”。
12. 春
弹簧的英语“spring”与“春天”为同一个词。春,甲骨文写作“四个持续步进的屮,屯”。屯,甲骨文写作“以或水滴形,七或甲”,旋旋彼此切交转化,就是光被包容入内之频、点点滴滴、转化为生命的内在过程。这个过程外在体现为“屮”,为“生”的步进。“屮,草木初生也。”初生小草,持续步进,往复发光,聚合屯集而生,就是“春”,就是节节转化、累积力量的“spring”。
《甲骨文编》春:四个持续步进的屮,屯(以或水滴形,七或甲)。
春:旋旋彼此切交转化,也是光点点滴滴,与生命互相转化的内在过程,外在体现为初生小草,持续步进,往复发光,聚合屯集而生。
二零二零,分而两相,谐调包容;二零二一,有去有来,渐有新生。
(汉字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参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