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路上,在等红灯过马路的时候,看到一位妈妈正在跟五岁的女儿发脾气。妈妈气得怒火中烧,女儿却游离在外。这个场景我太熟悉了,于是我不得不仔细观察一下这位妈妈。小女孩儿面对妈妈的质问,一脸的不解和委屈,妈妈被女儿那种无法回应的天然态度彻底激怒了,满脸通红,恼羞成怒,音量越来越大,站在大街上情绪一发不可收拾。
这个场景惊到我了。原来我在孩子面前失控的时候,大概也就是这样吧。也就是三分钟的时间,这样的场景重现足够我自己来一次深刻的反思。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慈眉善目,温柔,不断给孩子传递智慧的母亲。也许这样的要求对于自己来说太高了,但是我还是希望能不忘初心在这条路上不懈的努力,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然而,最近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发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明确了目标,找到了方法,努力的过程中就是会有重重阻力。
而我的困惑常常来自于,在当下的环境与周围人育儿方式相比,我的方式显得特立独行,同样这种方式下养育的孩子,他的行为性格有时也会显得特立独行。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要承担来自于我们两个人由于特立独行而带来的社会压力。这种压力下常常让我容易忘记初心。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睡觉,上幼儿园不哭闹,听话懂事,不停的习得新技能,也多少给我带来了压力,虽然这些一直都不是我追求的育儿目标。
万事之初在没有遭遇阻扰,没有承受打击,没有经历挫折,每个人都是志得意满、斗志昂扬。可一旦上路,就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人中途易辙,有人裹足不前,甚至有人南辕北辙……所有的意外都是源于初心的遗落。
在反思中,首先梳理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我对自己设立的育儿目标是什么呢?这个目标设置是否恰当准确非常重要。有出息的孩子永远是少数,如果以成功人士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沦为失败者。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长大,独立自主不依靠别人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身心健康,独立自主。
第二,我对孩子的性格有多了解?决定了我在回应他的各种需求时应该准备多少提前量。自打孩子出生,我们就感受到这是一个典型的高需求宝宝。他对这个世界评判的标准来自于自己的真实体验,更好的体验会立即成为他需求当中的新标准。比如口味更好的饭菜,环境更舒适的空间,更有品质的玩具,爸爸妈妈更加走心的陪伴,更友好的社交环境等等。他判断一切事物标准均来自于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样的孩子,他的特质是敏感谨慎,喜欢思考(常常在思考比较两种体验的不同区别,及由此引发的无限疑问。)在这些特质下,常有的表现是:有所追求内心坚定,能清晰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好面子,对于不同的感受之间的落差难以接受。
明确了两个重要的前提:我想养育什么样的孩子?我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质?我又要拿什么来保卫的我的初心呢?
要做的 “不忘”两个字,是有方法的:为坚定初心设立原则。
Day Dalio在《原则》中总结了制定原则的“基本原则”,我来尝试回答这些帮助制定原则的问题:
这个原则既然这么重要,那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执行的道路上消除干扰因素,收获有益的帮助。
如果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话,有什么事情是我不能做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须做的,不得不做的?与孩子立好心理界限,分清需求。不参与理念相悖的讨论。坚持学习成长,在孩子面前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念。
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力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最大的阻力是看到别的孩子在不同的理念养育下的暂时成果与自己的孩子相比较产生的差异。克服这些阻力需要对孩子的成长标准要有合理的定位:独立自理、身心健康。而非技能、成绩等。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坚守原则不是空谈,要靠方法,为原则制定原则就是很好的执行方法。学习到了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营造温馨轻松的环境,保持与孩子心灵相通,不剥夺孩子体验的权利,比任何说教式的强制行为都有作用。
在长期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吃了哪些亏,得了哪些便宜,总体上的得失如何?吃的亏莫过于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少了自己用于轻松娱乐的时间,得了便宜多了去了,孩子内心阳光,容易沟通讲道理,我迫于对孩子成长的期待所以对自己先一步的成长的动力十足。总体来讲利大于弊。
回答了这些问题,我尝试罗列出我自己的育儿原则:
1.目标定位:身心健康,独立自主
2.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通过成长自己成就孩子。
3.对于耳边掺杂的种种议论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但是与原则相悖的,选择不听、不看、不想、不讨论。
4.确认孩子的感受,而非评判。
5.在孩子面前忍耐不发脾气,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独处,停止将负面情绪转嫁给孩子停止施受虐关系,既是对自己的疗愈也是正确的对待孩子的方式。
6.夫妻两人不能同时对孩子发脾气。
7.尊重孩子体验的权利。
8.与孩子间立好界限,勇敢的追求自己的需求,非特殊情况(如孩子生病等),满足自己的成长排在第一位。
原则在,初心就在。在执行的时候,这些原则还会不断调整,细化,总之这些原则会帮我优雅的陪伴孩子度过他的幼儿时期,少年时期,等多年后目送他离开时,我无需泪流满面,只为他即将开始的精彩人生喝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