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准确来说是在初中时代。有一次考试,学校采用的是插花考试形式。那天,坐在我旁边是一个妹子。当我答完卷,注意到旁边的妹子,看着眼前的一道历史试题直挠头,我忍不住好奇地瞅了一眼,然后我忍了好久才终于憋住了自己的笑意。
那道题问的是隋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只见妹子一本正经地写道:“……防洪,保卫大隋朝……”
我当时差点儿没笑死,然后在心里说,即便是你不知道相应的历史知识,单单做阅读理解,通过运河的这个运字,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这已经不仅仅是历史不行了,连语文也不怎么行啊!亏这妹子平日里还喜欢假模假样的朗诵。啊,呀,啊地赞颂了好半天,到头来语文却不及格……
最后来说说正确答案。
所谓运河,即人工开凿出来,或将人工开凿,与自然河流互相联通,用以运输的水上通道。
隋炀帝杨广大兴运河,除了炀帝其人好大喜功以外,隋帝国不惜劳民伤财大力开凿大运河,主为是为了促进南北方的商贸经济发展,加强联系的同时,节约运输成本。毕竟,水路运输可是公认的性价比最高的运输方式。除此之处,其也有类似于后世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功能,即为都城输送粮赋。
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和作用无疑是积极的,但其对于隋帝国的作用,却是加速了其灭亡,以至于逼得隋朝那些揭竿而起的世族和百姓,创造出了罄竹难书这个成语来形容杨广为恶天下的苛政。
后人有诗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便是对于隋朝大运河最好的注解。
在中国历史上,秦和隋尤如流星从天空划过转瞬即逝。秦始皇和隋炀帝也很类似,他们都在儒家文人那里留下了千古骂名,却都是真正的实干家。
秦始皇行郡县,兼并六国、筑长城、修驰道、征百越、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废除分封制、确立三公九卿制,在华夏大地上,第一次建立起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这才有了后来吸取秦亡教训,强大的西汉帝国。
杨广南平陈国、定鼎天下。登极在位期间,兴科举、修运河、破突厥、三征高句丽、不断为后世奠基,这才有了后来雄浑大气的大唐盛世。
一代人做了几代人的事,难免会对民生造成极大的动荡。同时又处在社会大动荡刚刚结束不久的阶段,治天下本就极难。人非圣贤,亦不可能未卜先知、料事如神。作为大时代的开创者,摸着石头过河,失败了也并不丢人……
直到现在,历史也没有还他们以清白: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对中华民族有大功,绝非骄奢淫逸的暴君。
如果只是为了个人享乐,穷奢极欲,在秦王政时代,秦国已经是天下最富有的国家,秦王嬴政如同你那不肖儿子,二世胡亥一般在咸阳宫苑中安然享乐便是,又何必历时十年,东出函谷兼并六国,“穷兵黩武”给自己找“麻烦”。同理,隋帝杨广若只愿也只知享乐,他的皇位反倒更加能坐稳。不修运河,不去征讨高句丽以收复辽东失地,而是与民同乐,无为而治,用时间的伟力去融合之前的大分裂大动荡时代,打压世家豪强,清剿盗匪,那么,当我们谈及中国历史时,将不再有什么盛唐气象,而只有灿烂强大的隋帝国,提及杨广的文治武功也许要比之于文景,悠悠青史对他的赞誉甚至超过李世民。
只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如果。没有人能预测未来,所以总有人悔不当初。而时代风云变幻,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况乎人无完人,俱往矣,千秋功过已作古,听由后人评说。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自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继往开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