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劳动教育的家庭担当

劳动教育的家庭担当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22:20 被阅读3次

    劳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孩子在参与劳动中最终树立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激发劳动热情,并充分认识到劳动的真正价值。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认识到劳动和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一体两面,不能只教育不劳动,也不能只劳动不教育。

    家庭是学生劳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劳动教育中,家长要担当主体责任和发挥主体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曾做过长达二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家庭只有让孩子通过劳动学会生存,能够自立,孩子才能够在学校、社会等更广阔的平台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美国,为避免让孩子陷入美国现在比较普遍的“福利文化”(觉得什么都可以不劳而获,从他人身上或是从社会获取),家教良好的人家,孩子需要在不同年龄段,从事与年龄相称的家务。

    在我国,家长对孩子从事家务却存在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孩子劳动更加添乱,越帮越忙,还不如自己干更省心,无意间挫伤了孩子对劳动的兴趣。二是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让孩子把所有时间用在学习上,哪怕节假日都必须奔走于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造成孩子劳动意识日益淡化。三是鄙视普通劳动者,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成了下等的事情。四是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了。五是用劳动惩罚孩子,有些家长把干家务当作惩罚的手段,使孩子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式。

    劳动的内涵是实践,是躬行,是参与,是身体力行。而劳动教育具有独特意义:孩子在接受劳动教育中让自己与世界充分接触,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既能让孩子们爱上劳动,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明白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馈赠以外,其余的一切都需要通过劳动获得;在劳动中还可以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力;在参与劳动过程中还可以感知劳动的美,创造劳动的美。

    如何让劳动教育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历程,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家长要为之计深远。具体而言,让孩子做家务,家长要找对方法。

    一者物质奖励。比如用家务换零花钱,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被你认可,孩子可以借此形成不劳则无获的意识。当然,对孩子必须做的事情,如保持自己房间整洁,是不能给零花钱的。而对一些特殊项目或是家里“公共场所”的清洁,则可以与零花钱挂钩。而且不要让孩子要钱的时候才找你做家务,需建立一个账户,形成一定的延迟效应,这更有利于理财训练。

    二者行为奖惩。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关联,借此鼓励孩子从事家务。比如做完了家务才可以去打球、游泳、和朋友去玩等,这是正向巩固;吃喝住行都是孩子必须的权利,但孩子享受的一些并非其权利的东西比如手机,则属于优待,不完成某事,就把这些优待拿走,也是良好的训练,这是反向巩固。

    三者内在激励。把家务劳动向着“照顾家人”的方向去引导,换言之,让孩子做家务,是让其有意识地去照顾自己,也通过分担家务,关心、照顾家人。这是尽量利用孩子人性的优点来做事,强化他们的内心激励。因此,在孩子完成家务后,应感谢、鼓励孩子对家人的关心和照料,不能吹毛求疵,这会形成一种精神惩罚,让孩子认为不干家务还好一些。

    让孩子做家务,对于其学习、情感甚至职业发展都大有裨益。一个自理能力强、甚至能照顾他人的孩子,成人以后人际关系会更和谐,职场上更受欢迎,婚姻家庭更幸福。(18.9.25《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劳动教育的家庭担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jr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