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是非常可贵的,特别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即便刚开始写作和绘画不久,已经深切体会到了这个捉摸不定、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当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因为近期对它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突然感觉到:灵感是可以把控的。在持续燃烧的创作愿望中,我似乎看到了希望。
一个可以肯定的现象是无论新手或行业的顶尖大大,都在为灵感这个事情烦恼。作为新手无法把握灵感的时候虽然沮丧但总归可以接受,但是一想到即便成为了大大也为了灵感掉头发,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人生最痛苦的似乎就是曾经拥有和江郎才尽。
最近看到微博一个22岁坐标上海的优秀的插画师ShurAn舒然(微博链接)她的画充满了灵性与创意。并且业务涉猎广泛:纸胶带、广告、儿童插画绘本、漫画故事以及平面设计等。她的作画方式包含了板绘、水彩、彩铅、油画棒等等手法,真的是令人惊艳的插画师。
image
她高产并且高质量的作品让我自然的觉得她永远不缺少灵感的,但是在她微博里,她也提到了某段时间的不在状态、沮丧,同时还有后续的自我调整,而其他时候则会存在因工作量太大而导致的身体问题,有的时候她也会说特别怀念自己2016年的创作状态。微博和新媒体给了我们更立体的方式多个维度去了解那些行业里优秀的人。这也是我第一次开始意识到技术的增长并不能完全代替灵感的把控,在创作的路上把控灵感是我们一直需要学习和面对的。
这种对某个状态的怀念我深有同感。灵感就是在云端的日子。在这种状态下的我们的学习和进步充满创意、效率、轻松愉悦,像飞翔在高空一样的快乐,它充满愿望和动力,那种快速的进步如有神助!套用一句矫情的话:如果世界上那种状态出现过,其他时候就会变成将就!
这种情况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日更写作和日更画画并不一定能带来进步,关于画画的这一点,ShurAn舒然也曾在微博里回答过粉丝的咨询。这让我想起自己前端时间日更写作的过程,经过了十几天不间断的努力,产出的确是一批不忍直视的流水账。其实在创作的当时,我们就知道自己是否处在灵感的频率。
在绘画上也有同样的道理。而最近经过了与朋友聊天,深度思考,大量阅读和欣赏绘画作品之后,即便拿笔画的时间不多,我也突然能够更走心的去看之前的绘画教程、作品,更有了创作的欲望。似乎是突破了一种看不见的壁垒。
这些经历让我不得不反思。或许灵感带给我们的进步是努力替代不了的。
当一个人逐渐成熟起来,就一定要去认清越努力越失败的这种陷阱,当我拿起画笔创作的时候不只是得到一个因赚钱忙到秃头的职业,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期望进一步的接近灵魂,哪怕只是一点点。市场化社会中生产工具进化之后各个行业的快节奏是不能避免的,但我们不得不警惕,在被技术追赶不停奔跑的同时,等一等我们落后的灵魂和灵感。需要我们输出的东西太多,而我们的输入不足。
图层 1云朵灵感.jpg
我觉得灵感是对自己的灵魂进行雕刻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们的灵魂更进一步。客观的认识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有控制、可重复的持续观察,最近时间的观察和思考让我觉得灵感是可以把控的,我希望它不是虚无缥缈。如果灵感是灵魂雕琢的过程,也是对外在信息的处理过程。有效的信息输入再加上及时的信息输出就完成了信息的处理和内化。所谓的有效,就是那些能够真正打动我们内心的东西。只有在大量的有效信息输入后我们才有表达的欲望,甚至达到被动的输出。
我喜欢的野生插画师企鹅妈妈alice,只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从一个外行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插画师,不仅获得足够职业技能,创作出充满灵性的作品,并且她对职业对艺术见解超高的感悟超过了很多专业院校的艺术生。
她也提到这样的一句话,每次回家的时候,自己的创作风格就能有一种改变,而一旦离开那个环境,那种灵感就消失了,这就是打动内心的信息输入的例子。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灵感所带来的效率是高倍速的,它能带给我们的境界就是飘在云端的日子,而只要是体验过的人,永远会念念不忘孜孜以求。
职业插画师需要做一个杂食动物,或许创造性的工作都有这样的要求。插画师需要从工作中脱身来了解更多的信息,并进行商业之外的业余创作,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许多职业插画师通过旅行、读书、与人交流、看画展、写日记、总结工作、听音乐、欣赏摄影作品、欣赏舞蹈、做手账等方式来寻找灵感。在达莱尔·里斯的《如何成为插画师》这本书里甚至提到
“地处市中心的便利能给你提供创造性的刺激,使你的视觉信息充足。”
由此看来创作者与这个世界进行亲密的接触------用肉身去感受周围环境同样给创作带来生命力。总之,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发散思维,它让人跳出某一点站在全局来思考问题.任何顿悟或者灵感的到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一定量的积累。
说到灵感就不得不提到情绪这件事。灵感的丢失必然伴随沮丧的情绪、自我的否地和内心的恐慌,特别是对自由职业者来说,工作可能会在任何一点上停止。《如何成为插画师》这本书里一位前辈提到,
“而当你没有项目的第三个星期,你会感觉到自己的事业完蛋了,电话不会再响起,在这期间你没办法感到满足,但是再焦急也于事无补。这就像是被蒙上眼睛后走了一段看不见的路,你需要保持信心,相信路就在那里并且一直走下去。”
同时我们应该清楚,情绪和理性是对立的,错误的情绪来自于被蒙蔽的双眼。在吴晓波的文章《感觉很丧的人,心里都有一条塞利格曼的狗》讲到的那样
当一个人在经历很多次失败之后,就会觉得不管再怎么努力还是无法成功,因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
这种错误的归因方式得出的结论是“我不行了”,而不是对症下药的去解决问题。比如工作效率低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技能没有匹配到现在科技的发展,怎么样用新的方法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等等。
作为一个哺乳动物,情绪所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客观存在。它像一层朦胧的雾把我们和真实的世界隔离开来。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让自己走进理性世界。
在稻盛和夫的《活着》一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
用三维的观点来观察二位的问题就可以找出简单明快的答案。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观察方法,就是在一个平面世界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车从四个方向涌进来而引起了交通的大混乱,如果此时能加上“高度”这个因素,用立体的观点就能简单明快的解决问题。
而在我自己看来,这种增加一个维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来说,都与科技和知识的进步相关。作为一个三维的人,我们理解不了十一维的世界,因为我们没有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如同没有相关的管理学知识和技能,我们也不可能凭空的提高自己的效率。知识的欠缺会让我们陷入沮丧的情景之中。
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要从情绪那个不可控的世界走到知识这个理性的世界里来。灵感这个问题也是同样的,我们要从第六感觉感受灵感的方式走到知识的输入输出的可控道路来,在这样现实物质的世界里,找到我们的安全感。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