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没见过夜来香花的朋友问我,夜来香是什么味道呢。夏夜小区内有许多夜来香,一簇簇贴着墙根,浓茂的叶子当中探出一根根纤细的小花。玫红色五角形的花朵张开小喇叭,向外面散开缕缕幽香。人们路过的时候这些漂浮在空中的独特香味便会绕上一缕,高度恰当之时一股特有的香味便会钻入鼻孔。
啊,夜来香开了。
我十分熟悉这种香味,当朋友认真地看向我,想从我的话里通过语言描述来感受这种她不知道的香味时,我突然感到无力。如何来形象地形容这种气味,并使之完好无损地呈现给对方,尤其是气味,这显然是不容易的。
朱自清很聪明,他采用通感方式巧妙避免文字转述的短板,而且还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如果单单写着缕缕清香,恐怕天底下的香味,不论何种花何种香料的香味都可以这样描写。但也由此失去了此时此地此感特有的味道。一句“远处渺茫的歌声”,将读者的眼睛和耳朵带动起来。眼前之花远处歌声,视野由近及远,明明是在说荷花香气,却讲眼睛所看耳朵所听。关键是读者认可啊,鼻子,眼睛,耳朵都动起来了,由文字串联而形成互动。
试想我们闻到花的香味是真的只靠鼻子闻香味吗?七瓣花之首的栀子花,我们不是首先去用眼睛看她洁白醇厚,眼睛欣赏过后才把鼻子张开,狠狠地啜吸她的香味,甚至巴不得能把香味吃进口中。
对于夜来香,我和邻居们很少会只让鼻子单独行动。鼻子扑捉到香味后,我们的眼睛也被叫醒,开始四处寻找这香味的来源。如果在漆黑一团的夜里眼睛看不到夜来香的身影,头脑中会自动补偿画面:在香樟树皲裂的树根旁有一簇冒出红星星的绿团团;在春天开过紫云英的草丛中连成一片的点缀着红点点的绿团团;在杜鹃花坚硬的枝缝中探出的一簇一朵。到底是哪一簇哪一朵花呢。
夜来香,夜来香,只有在夜里才能闻到的花香。至今,我没有遇到第二种花能有同样的香味。
曹雪芹笔下的女儿如花儿一样,各有不同的味道。最有名的是“冷香丸”,将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花和二十四节气中最好的天地精华日月雨雪集合而成。虽不是写香味,已满文生香。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丸药,再加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同样写香气,同样是曹公来写,放在黛玉身上,用字精简,意味深远。黛玉身上的香气不再正面描写,借宝玉之口描述。幽香沁人,令人醉魂酥骨。少女自带体香胜过世间花香人造香。宝黛是曹公塑造的两位女主角,曹公把人世间能找得到最美的花最香的花都给了宝钗,这也暗合世间才华集于一身。拿什么给黛玉呢,别急,黛玉的香是由内而外最独特的香。这香别人没有发现它,它留给宝玉来发现。纵有摘取世间最美最香的花朵,也难比黛玉自身所带香味。
宝玉总没听见这些话,只闻见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衣袖拉住,要瞧瞧笼着何物。
黛玉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熏染的,也未可知。”
宝玉摇头道:“未必. 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球子、香袋儿的香。”
香味,Aroma,在12世纪,这个希腊词代表的唯一含义是parfum(香味)。香气总是令人印象深刻。如果用科学的说法,香味是散布在空气中的分子即挥发性即香物质的微粒悬浮于空中,经过鼻腔刺激嗅觉细胞,然后传至大脑中枢神经,即产生嗅觉。循着香味,记忆中,故事中的香味。
这真的是香味吗?科学一本正经地解释了香气,将无形的东西用有形的物质来体现,当然,很少有人会为了体味科学的香味带着高倍显微镜走来走去。顺着科学解释,夜来香就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小花朵,哈,闻到夜来香的人都很幸福,因为鼻子在吃花。相反,我更愿意找一个靠谱的词---也许它已被用了很多遍,芬香扑鼻,沁人心脾,花香四溢怎么样, 再不然花香袭人,香远益清,芳香醉人怎么样,这样夜来香变得可爱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