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早晨起了大雾。
歙县行路标指示牌已模糊不清,为安全起见,决定到服务区,稍作休息。
歙县行 歙县行等不及雾散,继续在迷雾缭绕的公路上奔驰……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远山峰峦叠嶂,雾霭笼罩。路过的房屋迷迷蒙蒙。或许正是这朦胧的神秘面纱,让风景别致而更加迷人。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近代最为著名而熟悉的古色房屋是黛瓦粉墙的徽氏建筑。这依山傍水的建筑群,晨雾里不仅风貌极佳,且与自然共生共存得十分和谐而美丽。
歙县行歙县,古称歙州。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京剧、徽班、徽菜、徽商发源地。歙砚、徽墨的主要产地。被授予“中国歙砚之乡”
歙县行 歙县行徽州府衙依稀的庄严肃穆里依然彰显其曾经的威武和权力。
歙县行 歙县行徽州府衙之气势恢弘甚至压倒南京的两江总督府,令人惊讶不已。
歙县行 歙县行府衙内一群古装女子,漂亮夺目的装扮惊艳游客:恍若仙女下凡,又如“大观园”里花朵般的小姐丫环!古装服饰真好看……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表演队的姑娘们载歌载舞,颂扬古徽州灿烂的文化:“道不尽啊!徽州曾经的辉煌……”这句歌词萦绕耳畔。
歙县行徽商大宅院,这座古建筑群,集亭台水榭楼阁花园于一体。
歙县行 歙县行砖雕、石雕和木雕,比比皆是。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能工巧匠留下的精湛工艺制作,历经风雨依然如此美丽。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之美,它洋溢出来的艺术气质,的确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诗篇。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阳产土楼。完全不同于经典的徽氏建筑。位于皖南山区的深渡镇。群山之中,仅容一辆车通过的盘山路,几经周折道路狭窄到令人心生狐疑。好在人少没有遇上会车,否则十分惊险。
歙县行这是一处依山而筑的小山寨。初雪后,阴霾的天空终于露出一缕阳光。
歙县行地势高,交通不便。几百年前贫困的村民就地取材,青石铺路。取石料土坯加木材筑巢而居。
歙县行土楼建筑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阳光时而穿过云层,屋顶闪烁着白雪耀眼的光亮……
歙县行 歙县行一位村民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带路,我谢绝了,心想自己能搞定。后来发现没有向导,一直走到无路可走,也没有找到更满意机位点。据说,有几处观景台,却只见到一个。
歙县行 歙县行许村。古名富资里。距今1800多年。
歙县行 歙县行许氏家谱中记载有27位进士,11位举人。有一状元、二解元、三代北大生、五院士、一门五博士!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这座八脚牌坊,是万历皇帝嘉奖重臣大学士许国,特别恩赐在其家乡古歙城中建造的。
歙县行许村,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也是旖旎多姿。
这座高阳廊桥又称离合桥。始建于元,横跨昉溪河上。最初是座双孔石墩木桥,明代改为石拱桥。溪水清澈,明亮如镜。
歙县行午后的太阳高挂天上,见证此时此刻。即便用相机切割下的“凝固”瞬间(这并非真实本身,只是真实的影像),也跳不出光阴永不停歇的似水流年……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走出许村的时候,太阳开始下斜了。田里的禾苗郁郁葱葱,收割残留的水稻茬还金灿灿的。地里干活的村民说,不觉得这里好。正在做“雪里红”的那对夫妇说,你们来这儿,我们还想去你们那里呢!哈哈,我觉得这里真美!我们的感觉为何大相径庭呢?可见,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歙县行去北岸村的路上,映入眼帘的景象俨然一幅水墨画。灰蓝色调,山峦层叠。依山的房屋白墙黑瓦,掩映于枝叶扶苏的树丛之间……这如画佳境缘于眼前宁静的自然与从容的人居……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 歙县行北岸廊桥。建于明代中叶,是徽州廊桥中造型最为别致最为壮观的一座。三孔石桥,砖木结构。长33米宽4.7米,高6米。
歙县行已经下午四点一刻左右,西沉的太阳越来越低。阳光穿过廊桥,落在河岸房子朝西的一侧。走廊内散落的光影斑斑驳驳,屋子的白墙和镂空的窗格涂上了一层淡淡的橘红色。河面泛着绸缎般的细腻质感和柔亮的光泽……
歙县行没有太多的时间品偿各种经典的徽菜。浅偿一处,味道真不错。这个是歙县特色“毛豆腐”。
歙县行还有琳琅满目叫不出名的美味佳肴……
歙县行 歙县行归途中,金光闪闪的落日将路面映得红彤彤。满满的收获如夕阳一样美。忽然想起竟然错过了歙砚!看来,一去又去歙县,以后值得再去。
歙县行
网友评论